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吉
通讯员 吴笑弟
3月初,中国化学会第六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入选者名单出炉,全国只有4人入围,南科大化学系助理教授王杰赫然在列。而此时,距离他加盟南科大才不过半年有余。
能在短时间内适应角色的转变,找准研究的方向,并在一众青年才俊中脱颖而出,王杰老师说,这得益于南科大化学系为青年教师队伍营造的成长空间。过去一年,这些青年教师在教学上兢兢业业,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在科研上硕果累累,多次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重量级成果……用南科大化学系主任郑智平的话来说,“他们不是一个优秀,是个个优秀;不是一人爆发,是集体井喷。”
2020年5月,南科大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学明团队应邀在《科学》杂志发表评述文章,讨论趋近绝对零度的原子与分子碰撞过程中量子散射共振研究的进展。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就是化学系助理教授杨天罡。2019年入职南科大的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有多项重要成果登上了包括《科学》在内的权威期刊。
而在南科大化学系,像杨天罡一样在2020年收获颇丰的青年教师还有很多。2020年8月,副教授王阳刚与合作团队在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在《自然-能源》发表;副教授舒伟在化学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助理教授贾铁争与合作伙伴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副教授段乐乐2020年发表实用新型专利一项,2021年在国际知名化学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为什么南科大化学系的青年教师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春色满园”?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当勤奋成为一种氛围,神奇的“化学反应”就会发生。几乎所有接受记者采访的青年教师都提到了这一点——当身边都是优秀努力的同龄人,就会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磁场”。
更重要的是,南科大鼓励青年教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研究。老师研究的领域存在差异,却形成了互补的良性交流。贾铁争老师就提到,自己的一项研究遇到瓶颈,得到了段乐乐老师的点拨,困难迎刃而解。
郑智平表示,化学系青年教师的跨越式成长,是南科大乃至深圳爱才惜才、善于用才的一个缩影。深圳正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需要吸引大批人才。“给科研人员"松绑"是非常必要的,深圳要想在基础研究领域发力,就要给科研人员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避免科研人员偏离初心、追热门,一味追求短平快。南科大化学系青年教师的成绩也说明,激发起科研人员内在的追求才能行稳致远。”郑智平说。
新闻推荐
■3月27日,时代中国广州队球员祝铭震(上)在比赛中上篮。新华社发“大家要准备好休息好心态好”CBA·常规赛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