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深圳 今日福田 今日罗湖 今日南山 今日盐田 今日宝安 今日龙岗 今日龙华 今日坪山
新岭南 > 广东 > 深圳 > 今日深圳 > 正文

医途不再遥远 3月1日起深圳家庭病床服务对象扩大到13类,病床“安”在家里不再是梦

来源:深圳晚报 2021-03-29 08:33   http://www.kcqsx.com/


长龙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主任陈文旋正在为建立家庭病床的老人拆线。深圳晚报记者 周婉军 摄

文景社康中心医生侯志珍上门为黄梅珍进行艾灸治疗。深圳晚报记者 周婉军 摄

▲患者的感谢信。受访者供图

插图:黄禧

深圳晚报记者 周婉军

13天,黄梅珍细细数着,不用自己出门,有医生送药上门的日子,已经过了整整13天。今年3月1日,由深圳市卫健委、市医保局联合发布《深圳市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家庭病床的服务对象被扩大到了13类,双膝半月板严重损伤、无法正常行走的黄梅珍正好被包含在内。

过去,每一次出门对年近60岁的黄梅珍来说,都是一次难以忍受的煎熬。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医生上门,为黄梅珍早已不堪负荷的双腿治疗,直到看见重现生机的希望,这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办法》的实施,正在让众多如黄梅珍一样为出门就医所困的患者触摸到无障碍、零路程就医的希望。

“要收费吗”

“已经纳入医保了”

双手用力攀着墙,两条腿以明显的弧度弯曲着,抬起、放下,本应流畅的行走程序被分割成了小心翼翼的慢动作,尽管如此,每完成一次行走,脸上的肌肉就紧紧拧在一起,皱成了痛苦的纹路——3月10日,当黄梅珍走进文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诊疗室时,全科医生侯志珍看到的就是这样一番景象。

2019年,因为半月板受伤外加肌肉撕裂,黄梅珍的双膝日渐疼痛,并在之后的两年里,逐渐红肿起来。

每隔一段时间,黄梅珍就要到社康取高血压药,但膝盖的陈年旧伤成为了她最大的阻碍。黄梅珍住在布吉金利路一栋居民楼里,这栋建于几十年前的楼房没有安装电梯。从位于五楼的家里出发,首先要迈过80余级台阶,人车如梭的街道对一位双腿不便的人来说危机重重,必须万分小心才能避让开横冲直撞的行人和电瓶车,而最大的“危险”是,在这段路程中的任何一个时刻,黄梅珍的双腿随时都有可能“罢工”。

走进侯志珍诊疗室的那天,黄梅珍刚经历了这样一次“大冒险”。紧张之后的猛然放松,让双膝的疼痛更加明显,她决定像往常一样找个医生开点活血化淤的药膏,即使只能短暂地缓解下疼痛。

给黄梅珍做完检查的侯志珍很惊讶,“双膝又红又肿,特别是右边,都看不出膝盖原来的模样了。”

陈旧性半月板损伤急性期、囊内积水,并伴有炎症,侯志珍无法想象,过去两年时间里,黄梅珍是如何拖着这样的双腿生活的。

“您这种情况现在不能再走路了,我们可以给你建家庭病床,提供上门治疗服务。”

“我也能办吗?要收费吗?很贵吧。”黄梅珍有些心动,但又忐忑,她曾听说过这样的项目,但那时的她显然不符合条件,而且在她的认知中,一对一上门服务,意味着高额的医疗费。

“你放心,现在出了新规定,您这种情况也可以纳入医保了。”

“真的?”

“真的。”

听到侯志珍掷地有声的肯定,黄梅珍非常高兴。

那天17时30分,交接完工作,侯志珍立即和一位护士陪同黄梅珍回家,在家属签字同意后,当天就为黄梅珍建立了家庭病床档案,“在急性期,要马上帮她缓解痛苦。”

如此高效的执行力,得益于侯志珍在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受到的家庭病床业务培训。

“一人大病是全家一项浩大工程”

在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社管中心的办公室内,一张记录着龙岗第二人民医院35个社康中心家庭病床数量的统计表占据了大半堵墙。目前在建床数、撤床数、累计建床数——“每隔几天就会更新。”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社管中心家庭病床科主任李泽鹏指着这些数字说道。

从起初的零到如今的累计建床2820张,为行动不便、需要长期照顾的患者提供上门服务33840人次,家庭病床与患者的故事,其实发生得更早。

在社管中心主任陈勇的记忆里,有一件事一直难以抹去。

“一个患者家属几次三番跑到我们医院来,请求我们一定要给他的母亲建家庭病床。”即使过了8年,陈勇说起这件事时,语气里还满是叹息。那是2013年,深圳市《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后的第二年,由于家庭病床刚刚起步,很多医院还不具备开设家庭病床的条件。陈勇说,“那时候,每过一段时间就有十几号人希望医院上门建立家庭病床,但这其中涉及太多事情,那时的我们没有办法。”

同一时间,当时还是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一名医生的李泽鹏,总能在值班时看到一位老人,有时是半夜,有时是白天。但不论何时,老人都坐在轮椅上,状态不佳,每次都由不同的亲人推着送来医院。老人是恶性肿瘤晚期,呕吐时常常控制不住自己,弄得全身都是,人在疾病面前没有任何尊严。

在急诊内科,李泽鹏看到了太多这样心碎的故事,“这就是一个全家性的浩大工程,子女全部出动,推轮椅、排队挂号拿药,然后还要陪着做理疗。有一些病人要经常上医院,但在医院的护理终究是短暂的,最后,他们还是只能回到家中,在生命的最后忍受病痛的煎熬。”

李泽鹏总忍不住想:如果家庭病床大力实施起来就好了。

接力家属 照顾病患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契机在2016年出现。当年,龙岗区委区政府把家庭病床作为重点民生工作之一,6月,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率先启动家庭病床服务新模式,李泽鹏因为拥有多年社康和急诊科工作的经验,在社管中心主任陈勇等人的大力推荐下,被委以“吃螃蟹”的重任。

一间办公室,三个人——李泽鹏、一位医生和一位护士,构成了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家庭病床科。从零开始,李泽鹏和35个社康中心的医生一起,一边探索,一边实践。从和深圳市医学信息中心合作建立诊疗系统开始到反复推敲各类医疗操作知情同意书,6个月的时间里,医院终于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家庭病床规范和服务准则。

2017年,成熟的家庭病床服务正式通过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下辖的35个社康面向市民。一天,一位老熟人敲开了李泽鹏所在社康的大门。

来的人叫吴响(化名)。2015年,吴响就曾推着母亲找到医院,想申请家庭病床服务,可最终遗憾而归。2年间,为了不让母亲来回医院奔波受苦,吴响自学了基础医疗知识,独自一人在家护理母亲。

2017年,当李泽鹏带着团队来到吴响家中时,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纱布、消毒药水、各种各样的药,吴响瘦骨嶙峋的母亲蜷缩在床上,痛苦地呻吟着。那一刻李泽鹏心中五味杂陈。这一次,家庭病床接过了吴响身上的重担。

“有太多的家庭需要这项服务。”李泽鹏说,“还有80多岁的老人照顾50多岁的瘫痪儿子,儿子有200斤重,老两口用了半个多小时才把他翻过身来,看过这些,就能明白我们力推家庭病床的原因。”

2020年,李泽鹏作为专家组成员之一参与《深圳市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的论证。在一次次的论证过程中,他和众多专家一直坚持着扩大服务对象范围。“很多人有家庭病床的需求,但不在医保范围内,新的标准制定后,这项医疗民生实事工程能覆盖惠及到更多有需要的人。”这一切,都基于李泽鹏多年来在一线的工作体会。

最终,《办法》在2021年2月颁布,家庭病床的服务对象扩大到了13类。

“感谢!感谢!感谢!”

“有了家庭病床,子女该上班上班,一个电话我们就上门了。”就在侯志珍为黄梅珍进行家庭病床服务的同时,长龙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主任陈文旋接到了布吉颐老院的电话,准备为磕破了头但又行动不便的吴伯善老人进行家庭病床服务。

在光华社康中心主任黄悦的手机里,500人的“家庭医生签约”微信大群几乎满员。“只要是社康服务范围的居民,我们都给他们推广,让他们加群,在群里给他们普及家庭病床知识。”《办法》出台后,许多人向黄悦咨询,她都在群里耐心解答。

李泽鹏的手机里,至今还保存着一封封患者的感谢信:

“我今年78,已步入耄耋之年,老伴患中风7年有余,早已步履蹒跚行动迟缓,若遇感冒发烧、腹泻胃痛时需人陪送医院,儿女不在身边,三甲医院要预约,且离家远,诸多不便。自社康有了家庭病床,求诊甚是方便。在此深深感谢!”

“向你们致以我们全家最真挚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没有一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比家庭病床更高。”陈勇自豪地说。

超高的满意度也正来自于家庭病床所具备的重要现实意义:在推进“小病在社康,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就医模式中,为家庭提供了方便快捷、经济的诊疗服务,为医院节约了医院病房资源,为政府优化了卫生资源调配。

3月23日,黄梅珍的家庭病床服务接近尾声。当天15时,侯志珍如往常一样,带着医疗包前往黄梅珍家中,为她进行了最后一次艾灸治疗。

随着艾条的燃烧,黄梅珍的腰腿逐渐热乎起来。被问到如何评价家庭病床时,她的脸上仍挂着惊喜的笑容,语气中还带着一丝不敢置信,“这么好的事情,没想到真的能轮到我。”她那已恢复正常形态的双腿正印证着一切的真实性。

在深圳的各个地方,还有许许多多的“黄梅珍”们正享受着这项优质医疗服务带来的便利。

新闻推荐

香港演员廖启智去世 享年66岁

深圳特区报讯据港媒报道,曾两夺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的廖启智去年12月发现患胃癌,昨晚8时32分在香港沙田威尔斯亲王医...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医途不再遥远 3月1日起深圳家庭病床服务对象扩大到13类,病床“安”在家里不再是梦)


 
频道推荐
  • 山海嵌玉带 人在画中游 编织绿色生态网,盐田区已建成绿道257公里
  • 聚龙山公园开展“垃圾不落地”宣传活动
  • “龙聚坪山”系列政策加速聚集创新人才,去年引进各类人才增近四成 力争本科以上人才住房“应保尽保”
  • 福田努力打造世界领先的创新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 百名博士游福田
  • 深圳医保窗口服务将进驻各区和街道 5月1日起,首批20个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可办理医保业务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