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勇
最近去幼儿园和家长朋友们沟通幼小衔接的问题,从家长们的反馈来看,他们最担忧的还是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学习跟不跟得上的问题。究其本质,思维还是功利地聚焦于学习问题。抛开这一点,他们还有其他问题担心吗?应该有,但抛开了所谓的学习问题,他们也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儿童成长或者幼小衔接其实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是有规律可循的。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后天的教育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因此出现了矛盾,因此需要“衔接”了。如果幼儿园、小学都遵循儿童成长规律来实施教育,就不会出现幼小衔接的问题。
从源头上来讲,幼小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长担心孩子的学业跟进问题;二是小学教育的学业负担不能适应儿童个性化差异而实施针对性教育教学。
所谓“学习”,发生的本质是什么?一是基于模仿,二是基于兴趣。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一个是遗传的因素(兴趣也会受基因因素影响);一个是后天生境因素。在每一个阶段,学习量都是均值常数,不可能无限放大,若如此,学习者不能承受,轻者压力增大感到焦虑,重者就会自觉不自觉地逃避,甚至发生轻生等现象。幼小衔接问题的出现,就是缘于儿童遇到了难以承担的学习压力,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解决问题,需要从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学习者自身情况三方面进行分析。
学习发生的过程,首先是模仿学习,其次才是逐渐显露出的基于兴趣的学习。部分父母总是期待孩子展现出非同一般的学习天赋。其实“学习”这件事,孩子首先会和父母学,父母具有怎样的学习态度,孩子就会有怎样的学习态度。父母的榜样力量是巨大的,也是潜移默化的,特别是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阿德勒的这句话讲得也是这件事。诚然,孩子的模仿学习也会发生在老师、同伴身上,但对父母的模仿学习才是他们人生中永远的底色。接替模仿学习的是基于兴趣的学习。模仿学习可以靠外力的帮助,但基于兴趣的学习却是借助内力,是持久而稳定的学习。成功的教育,总是借助模仿学习找到儿童基于兴趣学习的对象所在,让终生学习发生发展。
幼小衔接本不应该是问题,而现实中却是个问题。一是教师、家长对学习的本质还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二是不要给孩子设立超越“均值期待”的目标。很多父母总会对孩子讲:“这是为了你的将来。”他们需要知道,在这个阶段,不能总是想着儿童的未来,请首先关注儿童的现在。
作者系龙岗区实验学校校长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记者张锐涂家健,是深圳东部公交车队一名汽车修理工,除此之外,他也是一名深圳义工,志愿服务时长超过一万小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