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做社区调解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赵华林:不提具体个案,从社区人民调解的整体情况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调解协议的履行。我们社区法律顾问、社区调解工作人员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社区里的纠纷,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去调解,好不容易双方当事人和解了,也签了调解协议,最后调解协议却不能履行,这个不能履行的比例在我调解的案例里占比高达20%-30%,比例非常高。
记者:调解协议无法履行的根源是什么?
赵华林:根源在于调解协议实际上没有强制执行力,它对双方当事人来说,相当于立了一份双方都认可的新合同,但一方不按合同履行,是无法强制他执行的,除非重新打官司,要求认可调解协议的内容,法院判决后一方还不履行,才能强制执行。这实际上浪费了司法资源和当事人的宝贵时间,重新认可了一遍之前已经认可的内容。
记者: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您有什么改进建议吗?
赵华林:实际上区司法局和街道都在推广调解工作和法院联动,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到法院或司法所做远程司法确认,这是非常好的解决办法。做了司法确认后,调解协议书就有强制执行力,再有一方不执行,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依然不执行的还会上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成为“老赖”,出行购物都会受到限制。
畅通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定的渠道,首先加大了社区调解的公信力,其次解决了当事人担心无法执行的烦恼,而且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在根本上解决了纠纷,实际上减少了法院未来可能的工作量,减少了不必要的矛盾占用有限的司法资源。目前在各方的努力下,一些社区已经能对金额较大较复杂的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但是要想该种方式实现全方位覆盖,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政府机关、司法机关一同努力。
宝安日报记者 罗慧怡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光明新闻记者练洁雯)近日,为提高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依法监管能力和办案水平,光明区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