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平自画像。
李玉/文 麦平/图
如今进驻上围艺术村的麦平,四十年前出生在大西北的某个小镇。
读小学5年级的时候,学校实行的是5天半学制,每个周六上午的课结束后,同学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这时候,分为两个群体的人,一种是走读生——比如麦平,一种是住校生,比如那些家离学校比较远的同学。有一天,麦平突然发现,与他一样住在小镇的同学找到了一种赚钱之道:每个周六中午一放学,就回家拿来打气筒,在校门口守着给其他同学的自行车打气。自己动手,1毛钱一辆,“小老板”动手,两毛钱一辆。
这个发现让麦平很是惊喜,决定加入他们的赚钱行列。毕竟,短短半个小时就能赚到几块钱,对于那个年代的孩子们来说,两毛钱已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麦平记得,那时候的两毛钱可以买四支老冰棍。
大西北的那个小镇早晚温差很大,尤其是到了夏天,温差有20度之多。很多老师和同学,在周日晚上或者是周一早上到达学校后,就将自行车车胎的气放掉,为了避免热胀冷缩给车胎带来的损害。所以,周六放学,给自行车加气,几乎是每个车主都需要的服务。
周六上午一放学,12岁的麦平兴致勃勃地一路小跑回家取打气筒。麦平家离学校有10分钟的路程,而那些住校生下课后,要整理课本,再回到宿舍整理饭盒等生活用品,在离校的时候,一般是下课后的半个小时左右。
而麦平要做的,就是赶在他们离校前,守在校门口。
虽然麦平家在小镇,但有很多亲戚住乡下。在小镇工作和上学的亲戚有不少,这是麦平拿出打气筒开始做生意时才知道的。“啊,这不是麦平表弟吗?”“喂,麦平,我是你表叔,给我的车加加气……”“麦平,我是你表姨……”在这些热情的问候里,麦平高兴地给他们使劲地打满气。有的亲戚装个掏钱的动作问,“多少钱……”有的直接说,“麦平,有空去大姨家吃饭……”提都不提钱的事。麦平在对方热情的称呼下,哪好意思收钱?
就这样,忙得满头大汗的麦平,做了很多笔生意,却一分钱也没有赚到。正当他收起打气筒,准备回家的时候,一个远房表姐推着自行车走过来,说,“麦平,干上这个啦,来,给我的车加加气……”
有点泄气的麦平,其实对这个表姐没什么印象,但还是拿起打气筒,熟练地打起气来。刚打了两下,表姐就阻止他说,“好了,好了。”表姐说着,把一张两毛钱的纸币放进麦平的衬衫口袋,“回家吧,人都快走完了……”
多年后,麦平在龙华上围艺术村的一间充满着浓厚的艺术气息的房间里,讲述这段经历的时候,笑容满面。只是因为智齿疯长,他的笑容偶尔伴着牙疼才有的狰狞。
人生就是这样吧,有的人,想尽办法占你的便宜。有的人,却不声不响地温暖你。而这个印象不深刻的表姐,让刻画了许多生动艺术品的画家麦平至今暖在心头。
新闻推荐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华管理局关于九龙山产业园区涉及的基本生态控制线优化调整公开展示的通告
为落实市政府战略部署,推进重点片区建设,拟对九龙山产业园区涉及的基本生态控制线开展优化调整。项目约51.32公顷位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