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有幸在第二届“福田好少年”的评比中被评为“德育好少年”。孩子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在别人眼中,也许是妈妈的功劳,但我从未觉得是我成就了孩子,而是这个可爱的宝贝成就了我。因为他,我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妈妈。
1
阳光帅气、热情开朗的他,常常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在学校,他学习成绩优秀,不仅各科全面发展,而且内心健康阳光、心态积极向上。可在孩子光彩的背后,只有我知道他有多么难。
自孩子出生以来,他便因听力障碍,佩戴了人工耳蜗。由于只植入了一边人工耳蜗,补偿的听力只有正常人的一半。受限于“硬件”,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付出了比普通孩子更多的努力与艰辛。
对于孩子,我从来不用“教育”二字,只喜欢用“引导”和“陪伴”。为何用这两个词呢?因为我认为跟孩子相处,以“朋友”的方式更能走入他的内心。小孩子为什么在逛街或人多的地方喜欢让大人抱起来呢?因为他的身高让他的视线所及,只有成人腰部以下的地方,甚至在人群中会有压迫感,而大人抱起他以后,他的视线跟你一样,可以看到更多更精彩的东西。所以我们俯下身子,站在孩子所能理解的角度去跟他沟通,会让他更容易接受,也会让孩子觉得被尊重。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渐渐地,我成为了一个更让孩子喜欢的母亲。
我们引导孩子,是因为我们比孩子有经验,可以在他不懂或迷惑的时候,去指引他;我们陪伴孩子,可以在他还不能独立的时候,陪他一起去探索世界,给予他安全感。
2
究竟如何做到高效的陪伴?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陪伴之初,兴趣先行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压制他的好奇心,陪他去涉猎和学习各类学科、各种事物。在孩子还没有找到未来发展方向之前,可以给他试错的机会。这个过程不是盲目的,需要从旁观察孩子对什么事物感兴趣,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发展方向做预判,以进行重点的引导和培养。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观察到他对机械类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对数字也很敏感,我便给他买了训练逻辑思维的益智玩具,让他去学习组装机器人,也因此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如今,数学是他最为骄傲的一门学科,在机器人和3D这些课程学习中,也有一定的成效。
陪伴过程,培养习惯
好习惯受用一生,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培养他良好的习惯。习惯不仅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性格习惯也不容忽视。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必定与家长的原则性分不开。我对孩子从小就要求严格、不娇纵,一度被家里人评为“最狠心的妈妈”。但在每一件事情实施前,我会先和孩子协商,征得孩子的同意,这是我跟孩子相处的重点:尊重。
孩子同意后,我便按约定实施,不管他是哭闹或者是撒娇,我都坚守“原则”。时间一长,孩子便学会了尊重和守约,也慢慢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无形中,他也逐渐变得自律,这就是养成孩子的性格习惯。
在这种互相尊重的相处方式下,孩子会觉得轻松,亲子关系也得到了促进。孩子与我,不仅是母子,更是朋友,是挚友;孩子对我,有敬、有爱、有崇拜,也愿意对我敞开心扉。遇到事情,都愿意跟我分享,遇到困难,也会跟我一起探讨,想办法解决。
陪伴示范,言传身教
我一直坚持“言传不如身教”的方式,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家长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子,可以要求自己先做好。
小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除了每天抽出固定时间陪他看书外,有时在空闲的时候,他在玩,我也会在旁边看书陪他。周末,我也经常陪着孩子去书城看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爱上学习,学会静心。
除此之外,我还经常陪孩子进行各项户外活动,跟孩子一起领略大自然,观察、研究、探索大自然的奥妙。这样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学会做一个生活健康、细心细致的人。
面对困难时,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能退缩,我相信任何问题都会有解决的办法。学会正确面对困难,寻求帮助,寻找办法去逐个解决,对孩子的一生都受益匪浅。
比如我的孩子刚学听、学说时,经常会因为听不清,出现某个音说不好的情况。我就耐心与他一起琢磨、纠正。在这个不断努力的过程中,孩子的性格也变得沉着而坚韧。面对困难不慌不乱,这对他在学习、生活方面有着极大的帮助。
当然,我也会有困惑、难过、感觉无助的时候,但我尽量不让孩子看见负面的情绪,而当与孩子有冲突、矛盾时,我的方法是尽量冷处理,就是离开“战场”,各自冷静,然后再继续沟通。
陪伴有法,良性沟通
孩子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心理变化,也会犯不同的错,我们可以允许孩子犯错。孩子犯错时会暴露出问题,这时我们才能找准方向去纠错。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家长,需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长。对于无伤大雅的小错误,我们可以包容;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错误,会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的,我们需要尽早干预。
这时,与孩子良性沟通尤为重要。十年来,我经常抽出时间陪孩子聊天,聊天内容没有局限,都是从孩子在身边发生的事情、新闻、见闻、听闻聊起。但我们对每一件事,都进行交流和讨论。我通常会把每件事的好与坏都提出来,让孩子去判断、评价,从而可以了解孩子的想法,及时给予一些建议指导,也养成孩子愿意跟我谈心的习惯,促进了我们之间的感情。
良性沟通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亲子之间,还可以多和老师联系。我是特别喜欢跟老师沟通的,一是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二是老师的经验更丰富,看问题也更专业,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在这里,我想特别感谢孩子的班主任黄雪芬老师,她让我真切体会到“良师益友”这个词的含义。从孩子踏入小学的第一天,她用了三个小时耐心聆听我介绍这个“特殊”孩子的情况,在接下来的五年多时间里,一直给予我们鼓励和帮助,让我和孩子一同成长。所以,老师不仅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也是我们家长学习的好导师。
我的孩子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在陪伴他成长的过程中,我和他都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和努力,但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于是我加入了华富小学校级家委会,用我的努力为更多的孩子服务。
做孩子身后的最佳挚友,是我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慢慢学会更平静、更耐心、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与未来,所以说是孩子成就了我。
新闻推荐
厚德强技 务实奋进 高端发展 争创一流 华强职校:华彩少年,职达美好未来
▲华强职校学子风华正茂。华强职业技术学校校本部。深圳市福田区华强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公办职业高中,地处深圳中心城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