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29日,袁隆平在深圳挥镰收割水稻。深圳商报记者 余海波 摄
深圳商报记者 毕国学
5月22日,惊闻“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91岁的袁隆平因病在长沙逝世,深感悲痛。多年来,记者在深圳龙岗采访袁隆平的一幕幕顿时浮现在眼前,特伏案写下记者眼中的袁隆平,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稻荫下的“禾凉梦”
2004年10月29日,记者和报社摄影记者余海波、龙岗记者站伙伴贾少强,在龙岗碧岭的国家超级杂交水稻试验基地见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共同见证超级杂交稻在深圳开镰的喜庆时刻。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袁隆平。当天下午太阳开始落山时,碧岭的国家超级杂交水稻试验田开始忙碌起来,金灿灿的稻穗随风摇摆,一派丰收景象。当年74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弯下腰,拿起镰刀,割下了一束稻谷,他将稻谷举过头顶,脸上绽放出喜悦的神情,笑呵呵地说:“这稻穗够分量!”
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主管单位——龙岗区农技中心时任主任林伟君(现为龙岗区城投集团纪委书记)告诉记者,当日收割的2.45亩超级杂交水稻是当年7月4日插秧后,经100多天生长成熟的,收割前经区农业科技、统计部门科学计算得出亩产达847.06096公斤。有相关技术人员在超级杂交水稻田里细细数后,发现一株秧苗长出了16株稻穗,最多的一株稻穗结出了500多粒稻谷。
在稻田旁,袁隆平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说,自己有个稻荫下的“禾凉梦”:期望有朝一日躺在稻荫下看“稻子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谷粒像花生米那样大”。
为袁隆平伉俪拍照
2009年8月27日,龙岗区相关部门提前为袁隆平举行了80岁生日庆祝活动。当天下午,记者有缘在龙岗区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内,当面祝福他健康长寿,并为80高龄的袁隆平及其夫人邓女士拍照留念。
当天,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碧空如洗,鸟语花香。神清气爽、身体健康的袁隆平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独家专访时透露:“希望做百岁老人,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力争实现杂交水稻4期超1000公斤的目标。”
第二天(8月28日),《深圳商报》在显要位置刊登了袁隆平这次龙岗之行的报道,以及“袁隆平院士和夫人”的珍贵合影照片。当天,当记者将见报的《深圳商报》递到袁隆平手中时,他对这份特别的生日“礼物”显得十分开心。他读后,又将报纸递给夫人看,并叮嘱说:“把这份《深圳商报》收好。”
超级稻之外的爱好
2010年11月22日,再次来到龙岗区的袁隆平院士和夫人邓女士见到记者时,袁隆平十分开心。眺望不远处的大运会场馆时,袁隆平说,“明年我要带夫人从长沙来龙岗观看大运会比赛,看排球、游泳等赛事。”临别时,袁隆平还与记者约定:“明年大运会见。”
第二年,大运会期间,袁隆平果然来了,并兴致勃勃地来到大运游泳馆观看游泳赛。在赛后的记者见面会上,袁隆平说,自己是个游泳爱好者,现在的身体,也是当年打下的良好基础……
其实,袁隆平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一次在从龙岗去往紫金县超级稻试验基地的中巴车上,他告诉记者,别看自己年岁大了,在长沙,去超级稻试验田时,自己经常骑摩托车跑来跑去。
平易近人的袁隆平没有架子,在龙岗区许多人都是他的朋友,试验工作之余,袁隆平还喜欢与大家散步、聊天、下象棋。
他跟记者朋友们也十分谈得来。他说,有一年,一位北京女记者来到海南超级稻试验基地采访,很喜欢吃香喷喷的超级稻,一次就吃了三碗饭。袁隆平说话幽默,逗得人们哈哈大笑。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香港5月21日电(记者啸洋文/图)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宣布,位于启德前跑道的“启德空中花园”5月21日开放。空中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