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韩墨/图
(记者 梁瑛)在许多人的深圳“打卡清单”中,“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是个高频词。从旧工业区到文创园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OCT-LOFT)于今年迎来创立15周年。
5月29日,OCT-LOFT 15周年主题论坛正式在“云”上开麦。来自城市规划、文创产业、社区运营等多个领域的12位专家学者及大咖上线,围绕“文化·场域·创造者”这一大主题,通过“城市-文化场域”和“社区-创造文化”两场演讲,以及一场以“沿着文化与创意的轨迹”为主题的对谈,从不同维度探讨文化创意场景如何发生,并生发出对文化创意园区未来应如何发展的崭新思考。
为旧工业区转型探索另一种可能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前身是曾承载着改革开放初期“三来一补”工业记忆的老厂区,在2000年前后因城市面临产业转型而逐渐被弃置。华侨城以保留建筑肌理及尊重历史痕迹的方式,启动对东部工业区旧厂房的改造计划,2006年5月,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正式挂牌,吸引了许许多多创造力丰富的设计师、创意人、艺术家、音乐人聚集,逐渐成为中国极具先锋气质及创意特色的文化艺术高地,为城市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文化气质。
“回想15年前,没有所谓指南,没有所谓范本,一切都是先行先试。”华侨城创意文化园运营方负责人许茜回顾了这段经历,指出华侨城在创意文化园的实践,实际上是在曾经流行的“大拆大建”潮中,为旧工业区的转型探索了另一种可能性。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生长轨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深圳这座城市从工业时代迈向后工业时代的一段历程和缩影。
先行先试体现“深圳精神”
OCT-LOFT的改造与重生,与深圳2003年“文化立市”的战略不谋而合;而OCT-LOFT的定位和发展,也与深圳产业发展的脉搏保持频率一致——自开园以来,OCT-LOFT就以创意设计产业为主要业态,2008年,深圳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获“设计之都”称号。可以说,OCT-LOFT伴随着深圳文化创新发展而成长起来,见证了设计产业成为深圳乃至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并逐步建立起“创意策源地、文化目的地”的公共印象。
不仅是产业聚集地,也是文化策源地
华侨城把旧工业区转型为一个艺术化的创意社区,并成长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后工业新经济区域,成为了城市转型的一种特色模式。在建筑形态与产业空间的艺术化装饰之外,它的创意生态也备受外界关注。
这个生态的关键,被普遍认为是人的聚集。在创意园里入驻工作的人们被亲切地称为“园驻民”。曾在创意园做过多次展览的策展人刘钢表示,个体就是发挥创意的最基本单位,“当有创意的人聚在一起形成集群,就是创意园,一定要留住他们。”
从近20年前就开始介入华侨城创意文化园规划改造、并入驻园区15年的都市实践主持建筑师孟岩表示,对于创意园的改造理念是“为创造的改造”,希望创意园能够一直保持着生猛和冲劲,“希望创意园是永远的On going(进行时),不是Finished(完成时)。”
新闻推荐
近日,南科大医院医疗队为市民进行核酸检测。深圳商报记者钟华登通讯员陈小玄摄(记者赵鸿飞通讯员田怀谷马晓群向雨航钟芭)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