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深圳各接种点全面实施疫苗接种预约服务,不再接受现场预约、不再接受未预约接种。
之所以要全面实施接种预约服务,一个重要考虑是避免“扎堆”。连日来,深圳市民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意愿强烈,全市各大接种点出现大排长龙的现象。
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与某些网络传言有关,比如,网上流传6月9日后,不再允许接种第一针,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不再免费等声音,放大了一些市民的焦虑。这样的传言都被有关部门及时辟谣。
但事实上,即使没有这样的传言,鉴于人们普遍有从众心理,随着疫情的波动与反复,也会在无形中快速释放接种需求。此前,安徽、东北等地出现局部疫情后,当地市民疫苗接种数量激增,人们拥挤在一起争先打疫苗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但他们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打疫苗是为了安全,而“扎堆”打疫苗恰恰埋下了安全隐患——万一扎堆的人群中“潜伏”着无症状感染者,后果不堪设想。可以说,“扎堆”是一颗雷,接种预约服务正是为了排除这颗雷。专家反复说,阻挡新冠病毒传播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保持人际距离。
有人说,现在扎堆去打疫苗的跟早前相信打疫苗会产生后遗症的没准是一拨人,容易从一端滑向另一端,之前不愿打,现在又觉得似乎不打疫苗就会立即感染一样。讲真,疫苗要打,扎堆则不必。过去一年多与新冠病毒共处的经验表明,佩戴口罩、勤洗手、少扎堆、常通风、保持“一米线”等个人防护的手段是切实有效的。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仅要养成接种预约服务的习惯,避免现场扎堆,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场合,都要同样对扎堆说“不”,不给病毒传播制造任何可能的空间。过去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现在也许更值得强调的是,距离产生安全。或者说,安全即“美”。
晶报APP 5月29日 15:36发
新闻推荐
国科大深圳医院采样队深夜上门为市民做核酸采样。民警耐心引导居民预约接种。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提灯彻夜长亮,白衣浸透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