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记者沈婷婷报道: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深圳又授牌90个新的儿童友好基地,其中,儿童友好街道1个、社区16个、学校15个、医院/社康中心7个、图书馆4个、公园9个、实践基地36个、出行项目2个。截至今年5月,深圳已授牌市级各类儿童友好基地201个、区级159个。与2020年年底比较,市级儿童友好实践基地由38个增至74个,社区由16个增至32个,学校、公园均由11个增至26个,医院/社康中心由18个增至25个。
深圳市妇联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形成全社会支持和积极参与的共建格局。各类儿童友好基地作为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场所,既是充分践行儿童友好型城市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举措。各行各业、各领域积极融入、主动参与儿童友好基地建设,进一步将儿童友好由理念转为全面铺开的实景,为儿童提供了更加精准化、专业化、便利化的服务,为深圳儿童事业的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自2015年深圳提出系统性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以来,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社区、街道、公园、学校、医院、图书馆、母婴室、儿童参与八大领域儿童友好建设指引。为引导和规范深圳市儿童参与工作和儿童友好实践基地建设,近期,深圳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再次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深圳市儿童友好实践基地建设指引(试行)》。
指引以空间类型和功能特征为依据,创新性地将深圳儿童友好实践基地划分为七个类型,并从空间、服务、文化、运营等四个层面对儿童友好实践基地建设工作进行规范,对其他城市儿童友好实践基地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指引还突出强调了深圳本土区域特色,提出了完整、规范的申报流程,建立了专家库管理制度,并提供了相关工作工具包,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
[链接]
这些儿童友好基地你知道吗?
●深圳市儿童友好图书馆之福田区南园街道玉田社区图书馆
根据儿童需求,设置专门的儿童阅读区域,在全市率先启动24小时社区图书馆阅览服务,并通过“互联网+读书”方式推广全民阅读,提倡新媒介阅读,探索多种形式、多种载体的新型儿童阅读方式,包括绘本书屋、云享阅读、一日馆长、点亮夜读之灯等。
●深圳市儿童友好公园之宝安区航城街道簕杜鹃谷公园
采用“依山依水顺生态、一步一景花满谷”的理念精心设计和打造簕杜鹃市花公园,园内种有簕杜鹃118种,建有全市第一家簕杜鹃科普馆、第一个室内外结合的簕杜鹃科普教育基地。簕杜鹃谷公园是航城街道依托凤凰山体打造的一项民生工程,已经成为最受辖区儿童及其家庭欢迎的日常休闲和周末出游场所。
新闻推荐
用大湾区之水浇灌儿童文学之花 高洪波等作家评论家畅谈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文学现状与未来
根据黄谷柳小说《虾球传》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曾风靡一时。秦牧儿童文学全集陈诗哥《宇宙的另一边》■深圳特区报记者刘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