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向雨航
“实在太困了,4天了,我扛不住了,先睡会儿!”早上4点20分,跟同事梳理完通宵核酸采样的情况后,费成城在企业微信中敲下了最后一行字。
“5·21”疫情发生后,协和深圳医院先后派医护人员到盐田、龙岗、南山等地对重点人群进行核酸采样。5月23日-6月1日,医院已累计完成3万人次重点人群的核酸采样。费成城是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医务科一名医疗应急干事,该院抗“疫”战场上的一名“副指挥官”,领导和同事们都亲昵地叫他“费费”。
轻伤不下火线
喉咙哑了说不出话,自己做雾化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医务科是医院抗疫的“指挥中心”,副科长徐明明是“指挥官”,而费费就是“副指挥官”。
抗“疫”的任务常常来得很急。5月23日,医院接到上级紧急通知,要派人对涉盐田疫情的蛇口码头区域重点人员进行核酸采样,徐明明和费费立即“调兵遣将”,医护人员从接通知集结到出动,不到30分钟。
在医院,他要协调好出征的人员、物资、车辆;在“战场”,他还要与相关单位协调采样场地、人员分配、采样流程,还要安抚焦虑的市民和医护人员等等。由于采样现场人多吵闹,为了维持秩序,协调工作,费费需要持续地说话,甚至大声“喊话”,加上休息不足,在抗“疫”的第二天,他的声音就嘶哑了。第三天,完全说不出话了。
深夜,静谧的医务科办公室里,连续几个晚上,费费一手拿着雾化器的吸入器,一手敲打着键盘“调兵遣将”,给报名参加采样的医护人员分组,疗伤之余工作也没有落下。喉咙哑了说不出话,他从没想过要请假。
战“疫”有担当
既当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5月25日,费费带着医护人员驰援龙岗。下午4点多,在龙岗弘文学校,针对“学生的核酸检测结果没出来,要不要让他们离校”这一关键问题,各方意见分歧,眼看着天就快要黑了,再不进行采样,学生当晚将回不了家。最后,费费拍板承诺,用最快的时间出检测结果,让学生当晚就能回家。
于是,他一边合理安排医护人员,指挥他们迅速进行采样;一边维持现场秩序,帮忙收集样本,安排救护车把样本送回医院,争分夺秒送进实验室检测。在他的带领下,终于在当晚11点30分,全校1500多名师生都拿到了核酸检测报告,顺利返回家中。当费费收拾好“战场”,从龙岗返回医院,此时已经凌晨2点多。
徐明明介绍,自从这次战“疫”打响以来,费费每天都是凌晨三四点才睡下,以院为家,有时候就是在办公椅上打个盹,“晚上加班到凌晨,白天照常上班”。据了解,在任务最重的5月23日-26日,连续4晚,他睡觉时间不到10个小时,成为医院防控办名副其实的“铁人”。
舍小家为大家
夫妻同心抗疫,儿子托亲人照顾
抗疫第一线,上阵“夫妻兵”。费费的妻子李霞是协和深圳医院体检科的一名护士,这几天,她多次参与了核酸采样工作。对于彼此的工作,两人都互相理解。
夫妻俩都上了抗疫一线,最对不住的是7岁的儿子乐乐。费费已经七八天没见到孩子了,要不在医院值班,要不回到家时他已经睡了,而早上出门时,孩子又还没醒。“六一”儿童节来了,夫妻俩忙得没时间给他买礼物。孩子放假了,他们也没有时间陪他过节,只好让孩子的姑姑带回去帮忙照顾。
6月1日凌晨3点,费费回到家时,看到儿子给他留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着,“爸爸,吃饭。”原来孩子担心爸爸因为工作没有按时吃饭,睡前写了纸条提醒他。“看到这个纸条很感动。”费费说,“其实,从去年抗疫开始,他已经习惯了我们加班加点,我们忙的时候,都是亲戚或朋友帮忙照顾他。”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费费说,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无怨无悔,就要履行一名医务人员的职责,就要把疫情和工作摆在首位,“只有守护好了大家,才有我们小家的幸福。”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韩文嘉通讯员吴冰冰)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公益金百万行近日携手香雪制药,向盐田区一线医护人员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