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护人员和西乡街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接种工作有序进行。 受访单位供图
“不如我们给每个社区1个小时时间接种。”“一个社区凑不到800人接种,不如几个社区合并?”采访到一半,铁岗社区党委副书记朱艳芳接起了视频电话。手机的另一端是西乡街道以107国道为分界线朝东的剩余12个社区负责人。他们正在召开工作会议,为西乡疫苗集中注射点如何更好服务市民献言献策。
数十微信工作群响起 她有条不紊应对
5月31日上午10点半,朱艳芳带领着50名铁岗社区的居民,乘坐接驳大巴,来到位于宝民二路的西乡会堂大型疫苗集中接种点。不出意外,她将在几分钟后把他们送入接种现场。但令她没想到的是,在8个接种等待区里,已整整齐齐地站满了来自流塘社区、河东社区、庄边社区的400多人。
为了保障疫苗接种工作安全有效进行,近期,西乡街道施行社区团体预约制。市民接种疫苗需先通过社区预约,根据疫苗接种点的疫苗数量及现场人员容纳情况,由社区分批接送群众接种疫苗。距离较远的社区,可通过接驳大巴往返接送;距离较近的社区,可在集结一定人数后步行至接种点。
“问题就出在这里。周边社区的居民是自行走到社区集中点,凑齐50人后再走过来接种点。平常走过来的人不多,是可以有序消化掉,不需要特意排班,但没想到今早一下子集结了400多人。”这像在直行车道里,偶尔插进来两三辆右转转直行车,并不影响通行速度。但假如一下子插进来上千辆车,则会造成拥堵。
11点,西乡会堂外已滞留7台大巴,而在铁岗社区也有接近500名居民在等候。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朱艳芳有些不知所措,但这近年来新冠疫情的磨炼,已让她锻炼出冷静理性的大脑。一方面,她迅速通知铁岗社区工作人员,暂停大巴发车,并安排居民先行回家等候通知。另一方面,她即刻通知西乡会堂疫苗接种点专班工作组,安排大巴司机吃饭。在内,医护人员加班加点接种疫苗,在外,朱艳芳及其同事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虽然‘堵车’了,但不敢浪费一点时间。”42岁的朱艳芳戴着草帽,在33℃高温下来回跑动,汗水顺着脸颊浸湿了口罩,耳边是打不完的电话,几十个工作群同时在手上炸开了锅。“最担心居民中暑和下暴雨”,顾不上吃饭,朱艳芳必须争分夺秒。13点,在医护人员和西乡街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接种“拥堵”终于疏通了。
一切如常,才让她感觉到踏实
实际上,24小时之前,朱艳芳才通宵做完150人的核酸检测。5月29日晚上22点,朱艳芳接到紧急任务——在次日11点前,完成150名涉盐田港疫情人员的核酸检测。穿鞋、戴口罩、拿车钥匙,湿漉漉着头发的朱艳芳来不及和丈夫解释,便急匆匆赶往铁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路上,朱艳芳在和自己进行头脑风暴——需要调配多少人?最近的社康在哪里?需要分几组?
一落地,朱艳芳便从社区、网格、警区抽调20多名工作人员,分为7组。两组做统计、统筹,剩余5组分别赶往铁岗社区的东、南、西、北以及工业园,挨家挨户上门通知,并带领人员前往流塘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做核酸检测。“我们的工作就是百分百落实核酸检测。”
当晚,一名人员的电话无法接通,工作人员去往其所填住址发现并无此人。在百思不得其解时,朱艳芳试着查看网格系统信息来寻找蛛丝马迹。籍贯一栏提醒了在场的网格员。在联系了同一籍贯的老乡后,朱艳芳一行人通过这位老乡才在次日清晨最终找到了该目标人员,顺利完成了核酸检测。“这就跟打仗似的,命令出来了,无论想尽什么办法,都要把它完成。”
5月30日早上7点半,刚完成150人核酸检测任务的朱艳芳,一身疲惫地从铁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走了出来,在马路对面打包了两份肠粉。朱艳芳下班了,准备回家,和丈夫一起吃早餐。马路上,环卫工人已将道路清扫得干干净净,早起晨练的人、出门买菜的人、出摊做生意的人、急匆匆赶去上班的人,来来往往中,没有人知道昨晚发生了什么,铁岗社区又迎来了新的一天。一切如常,这让朱艳芳感到踏实。
西乡街道40多万人接种第一针
送到办公室里但不留名的奶茶,小朋友送的绿豆冰棍,还有被说出口无数遍的那句谢谢,都让朱艳芳一次次肯定着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价值。但最让她感到踏实的是不断增长的疫苗接种数量,“每个人就像是一个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形成一道屏障,最终组成的整体才会健康,居民们才能安全又快乐地在这里生活。”
据了解,截止到5月31日18点,西乡街道累计完成接种第一针人数400732人,累计132623人完成两剂接种。当日采访结束后,还没来得及说声再见,仿佛不知停歇的朱艳芳便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了。
南都记者 蒋津津
新闻推荐
直击盐田港拖轮海上作业:高温与噪音中精准驾驭风浪 完成作业后严格执行抗疫流程
船员在拖轮驾驶仓内操作。拖16作业主要任务之一是接送引航员,一位引航员正通过软梯走下来。盐田港集团供图<<上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