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职教集团第二校区心理教师 杨海燕
小明上课状态很不好,总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还经常迟到,李老师了解情况后,发现小明的爷爷这两年一直在生病住院,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并导致父母关系紧张。
小明从小与爷爷感情很深,现在爷爷生病、父母争吵,这些事情让小明心情低落,对未来感到迷茫。李老师与小明父母联系几次,小明父亲总说很忙,而妈妈一接到电话就各种抱怨。
家校沟通是教师必要的技能之一,怎样才能提升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技能呢?杨海燕建议:
1.让学生看到希望。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脆弱而敏感,会因为一些事情感到受伤,导致行为和性格变化。作为老师,要相信小明可以走出困境,同时也要将这样的信念传递给学生家长,与家长一起合作有效地陪伴孩子。
2.让学生树立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劝说小明不要颓废,可能会让他感到羞愧,觉得自己很差劲,产生自卑感。老师可以试着将小明的“问题”从其身上剥离出来,与小明一起想办法打败“问题”,这样小明主动性会增强,会更有能力面对自己的“问题”。进一步讨论后,李老师和小明发现,“低落情绪”原来是对爷爷的担心,它代表着小明对爷爷浓浓的感情。
3.挖掘各方资源。让小明回忆与爷爷相处的快乐时光,爷爷对他的期望是什么?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帮助小明理解妈妈操劳家务和爸爸承担家庭责任的不易,搭建家庭成员之间彼此良性沟通的桥梁。当小明想到爷爷的期望,看到的父母的付出,也会唤起自己的力量,勇敢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而不是一直困在抑郁的情绪里叹息。
结语:作为老师要知道,学生状况发生的背后不会只是简单的一种因果和逻辑,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止一个。要好好理解学生自身、成长环境和背后的家庭甚至更多,这样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资源和方法。
新闻推荐
宝安日报讯(记者黄芳通讯员段宛辰李寅龙)6月3日下午,松岗人大街道工委办组织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履职监督员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