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记者/尚黎阳通讯员/潘玲娜)近日,在百度贴吧上输入“金刚鹦鹉”等关键词,一条黄底红字的“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提示语会立即出现,“收购野山鸡”等词条也会被系统自动拦截。此前,网络社区一度成为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的“隐秘角落”,如今这些转变的背后,源于一份保护野生动物司法建议书。
2020年2月,在深圳市罗湖区笋岗村某停车场门口,一名中年男子胡某将在网上收购的鹦鹉,转手卖给新的买家。这一非法交易,受到法律的制裁。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在审理该案时发现,胡某从微信上向他人非法购得鹦鹉,然后在网络社区发布出售信息、联系买家,从中牟利。2020年2月至3月期间,胡某将灰鹦鹉、和尚鹦鹉、亚历山大鹦鹉卖给多人。最终,胡某因犯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这样的情形并非个案!案件承办法官、龙岗法院环境资源法庭庭长施东辉梳理后发现,通过网络社区平台获取野生动物非法交易信息的情形不在少数,仅最近一年,涉及的被告就有近百人。尽管多数被告人在法律和证据面前认罪悔罪,但仍有不少人看到买卖野生动物的网络帖子时,未意识到这种行为可能犯法。
对此,施东辉起草了一份有关“联手打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的司法建议书,建议各大知名互联网平台对可能侵害野生动物的非法交易行为作出警示,加强对违规内容的审查,并开展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公益普法宣传。
今年3月,相关互联网公司接到司法建议书后,加大了机器处置、人工审核和线上巡查力度,目前,“收金刚鹦鹉”“出售野山鸡”等175组涉及野生动物买卖的关键词已被拦截。
“发出司法建议,有助于从源头预防野生动物非法交易,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施东辉说,接下来,深圳龙岗法院将进一步推动司法部门、行政机关、动物保护类NGO组织和互联网企业等主体的衔接、联动,构建涉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
新闻推荐
校长周小荣为入团积极分子上思政课。美丽的翠园初级中学校园。老党员桂育春老师带头走上“三风”课堂的讲台。党建带团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