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送给医护人员的牛奶和信。
深圳晚报讯 (记者 王宇) 5月30日凌晨4时,当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的医护团队脱下防护服,汗水早已湿透全身,摘掉手套,橘皮手看起来历经沧桑。
在5月29日完成第一阶段任务时,当护理部副主任任伟看到采样护士换班脱下防护服,上衣和裤子全部湿透,衣服能拧出水来,汗水顺着裤子打湿了鞋子,她没忍住,哭了。任伟带领队员奋战了6天,她把队员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心疼。
一幅稚嫩的画,一张暖心的便签条,一句真诚的谢谢,都是大家对她们爱的转递,是鼓励她们前进的动力。在横岗中学,护士林梦芳给一名学生做完核酸采样后,收到了学生悄悄递过来的一瓶牛奶和一封信,牛奶包装上还贴满了便签,写着“送给最可爱的你”“不要太辛苦啦”“对自己好一点哦”。
最近这段时间,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门诊二楼检验科的新冠核酸实验室24小时灯火通明,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专注地处理手中的样本,这样24小时倒班连轴转,他们已经坚持了一个多星期。
最开始,该院的核酸检测组只有6个人,每天要负责全院正常的核酸检测量和前方采样送回的标本,算起来每天要检测1000~1700份不等。按照要求,这些样本都必须在隔天清晨六点出报告,这意味着,核酸检测小组白天忙医院工作,晚上忙支援。
李少波是一名“90后”,从2020年开始,就深度参与其中,每次应急任务,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这次也不例外。新来支援的同事,穿上防护服两个小时后就透不过气,他却已经闷习惯了。“最辛苦的是提取环节,我们要把样本从试管里提取出来,放进试剂盒里,不停地重复这个动作,下班了才发现手都抖了。”别看工作人员的工作都在实验室里完成,每天下来至少也有20000步。
新闻推荐
(首席记者王海荣)深圳市科创委日前对外发布了《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