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再深一度》书封。
人物介绍李国坚,笔名独上西楼,文学创作中级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深读诗会”第18期主题诗人,2021年第七届中国诗歌春晚签约诗人,致力于研究诗语言创新,出版个人诗集《幸福再深一度》。现居深圳。
“回得去的是家乡/回不去的故乡。”李国坚的诗集《幸福再深一度》分为四个主题部分:“家乡与他乡系列”用诗歌记录家乡的蓝天与他乡的白云;“深读诗会系列”为深圳的诗歌与诗人插上飞翔的翅膀;“二十四节气组诗”把光阴的故事写在诗里,让青春不会老去、“教师节组诗”则是李国坚写各行各业里自己敬重的师长。这几年,他一直坚持以诗歌的形式写身边人身边事,陆续创作了上千首诗,《幸福再深一度》节选了其中近90首诗结集出版。“诗歌常常会跑到我面前,与我的身体与灵魂对话,我们有聊不完的话题。”多年来,李国坚养成随心、随性、随笔创作的习惯。
诗歌应该有味道和暖意
《幸福再深一度》的书名选取诗集“家乡与他乡系列”里第一首诗的标题,“当时我正躺在双月湾海滩边的长椅上,突然看到有个没穿衣服的孩子在沙滩上跑来跑去。”李国坚被他天真无邪、自由烂漫的状态感动了,孩子一丝不挂,在他的世界里只有沙子和海水,简单纯粹。这让李国坚想到幸福是有深度的,也是一种本性的回归。于是他即兴写下:“海的蓝色/让天空想起你的眼睛/你的眼睛/幽蓝得/让海风迷路……海的深度/渐渐加深/深得慢慢幽蓝/天空站起来/大地也站起来……”在诗里,他把天空、海洋、大地比作是小孩,纯真和简单。忙碌的城市生活,有时候让李国坚忘记自己,只是一味地为工作为家人着想,因此幸福的定义在他看来也有了不同的诠释。
“在诗歌里不管用怎样的形式表达,我始终带着温暖的成分和对生命的思考:给他人带来快乐给自己创造幸福。”在李国坚看来,诗是一目了然的光,“读诗和读你,在读山与读海之间,诗歌包容与深爱着所有的美好与残缺。”诗歌应该是有方向性的创作,就如东南西北中各有不一样的风景,诗歌也应该是有味道的创作,酸甜苦辣咸并存,其次,诗歌还应该有千万种食材与烹饪方式,有无限的延展性。
格律诗和现代诗
左岸景致 右岸风光
从学生时代开始,李国坚便喜欢读诗。从课本上到课本外,从格律诗词到现代诗歌,他还经常思考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但是一直想不明白,直到有一天,偶然间再次读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国坚眼前豁然开朗,如果格律诗是左岸景致,那么现代诗就是右岸风光,诗如中间的河水流淌,诗意也似一片孤帆从日边而来。这种突破性的理解,激发了他日后许多的创作灵感。
1990年从老家湖南安化来到深圳,李国坚开始尝试写诗。只身一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这是一个讲粤语的城市,语言的差异让我如同身在异国他乡,倍感孤独。”工作之余,李国坚喜欢上了读书,尤其是诗歌,读着读着,心里有一种很强烈的欲望,“我也可以这样写,可真正拿起笔来,又不知从何下笔。有一天,好朋友和相恋九年的女友分手了。”他们的感情结局被现实的刀狠狠切割,这触发了李国坚的灵感,写下了第一首诗《玫瑰花儿不开》,后来发表在《大鹏湾》杂志,用第一笔稿费买了一本精致的笔记本,在上面写一些青涩的文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看到花写花,踩到草写草,觉得自己是能写诗的,同时不停地否定与怀疑自己不是科班出身……就这样在无数次的否定与肯定之间迂回,他写了两千多首诗。
与乡情和希望有关
在《幸福再深一度》,“家乡与他乡系列”占四个主题中最大篇幅。血浓于水的乡情,让李国坚在诗歌作品中无数次描绘那个梦中的地方,如《田之坪与天际线》《故乡和他乡,是左眼望不到的右眼》《腊八豆在妈妈手心飘香》等。其中题为《暖》的诗里有山风、明月和暖阳等元素,有文友评价,此诗读来清悲又温暖,仿佛身临其境,走在冬天的小山村。李国坚介绍,这写给妻子和儿子的诗,“对于他俩,我的家乡是陌生的。当时儿子才几个月大,我带他们回我的家乡,下了长途汽车后,还有5里长的泥泞山路要走。”漫长的路程,弯弯曲曲的小山村,而且天气很冷,但早晨浓霜如初雪的场景,让离家越来越近的李国坚心里很温暖很期待,并且有种说不清楚的兴奋感,“你来我住的小山中/正值初冬的清晨/路边铺满霜花/山风正起/落叶微凉……那段时光/山中有明月/身边有暖阳。”
总结31年的写诗历程,李国坚坦言自己现在的诗歌创作有了进步,首先是诗的语言有创新;意境会叠加,慢慢开阔;表现形式更自由,想象空间更辽远;更具有哲理性,引人思考。对诗人来说,灵感特别重要,“两天不写,就怕与诗歌的关系不亲密了。”所以,李国坚就算没有灵感,也会凭过去写诗的经验逼自己去写。
龙华新闻记者 李秋妮(受访者供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徐蔚昕通讯员黄棉娜)“妈妈,你在哪里啊,奶奶说你去上班了,你什么时候下班啊?”刚满四岁的孩子奶声奶气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