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2035年的深圳。(图片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深圳商报记者 苑伟斌
6月11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该规划草案明确将“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和美宜居幸福家园”作为2035年的城市愿景,制定了2025年、2035年、2050年的发展目标。
2035年深圳城市发展规模为:规划常住人口1900万人,实际管理服务人口230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05平方公里以内。
规划草案提出区域协同发展战略。
首先是共建粤港澳世界级一流湾区,包括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化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挥“一核一带一区”主引擎作用。
其次是加快建设深圳都市圈,构建以深莞惠大都市区为主中心,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都市区、河源都市区为副中心的“一主三副”深圳都市圈空间格局。
第三是高标准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
在规划草案中,深圳在延续历版总规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持续优化“多中心、组团式、生态型”的城市空间结构,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形成“一核多心网络化”的城市开发新格局。
“一核”即为都市核心区,以福田、罗湖、南山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为基础,将宝安区的新安、西乡街道,龙华区的民治、龙华街道,龙岗区的坂田、布吉、吉华和南湾街道等区域纳入都市核心区范围。
深圳将坚持国土空间立体开发利用,划定密度分区,鼓励城市空间复合利用,积极盘活存量空间,推动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依托深圳国家高新区、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市级新兴产业片区等形成“1+7+N”全域创新空间格局。
规划草案聚焦“民生七有”发展目标,提出通过“增总量、优布局、调结构、提品质”的策略提供更高品质的居住空间,规划新增各类住房200万套以上,公共住房比例不低于新增住房总套数的60%。
深圳也将持续提升交通枢纽能级,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枢纽、国际航运枢纽和湾区交通网络,建立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公交体系。2035年深圳机场旅游运送能力达到8000万人次,建成地铁1000公里以上。构建现代化市政设施体系,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保证城市运行韧性安全,城市运转聪明智慧。
按照规划草案,立足区域生态安全,深圳将充分发挥生态绿地和水系对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支撑作用,构建“四带、八片、多廊”生态空间总体格局。
深圳将强化自然与城市有机交融的风貌特色,构建“一脊一带十八廊”魅力生态骨架,形成“超级湾区都会、活力宜居城区、诗意山海小镇”的多维城市意象,构建“连山、通海、贯城、串趣”的全域漫游空间网络,营造多彩城市公共空间。
2035年深圳城市发展规模
规划常住人口1900万人 实际管理服务人口2300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05平方公里以内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李天军报道:6月11日,“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春天故事”深圳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旅游线路发布暨“云遇深圳红”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