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快递员在物流运转过程中,使用环保编织中转袋。深圳晚报记者张焱焱 摄
京东物流循环快递箱。受访者供图
近日,深圳大学学生在绿色纸箱回收台投放快递包装盒。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 摄
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实习生 魏羽辰
近日,一年一度的“6·18”电商节在各大电商平台提前拉开序幕,深圳即将迎来海量快递包裹,随之而来的快递环保问题也引起人们关注。
深晚记者调查发现,今年深圳快递业迎来了一场关于降碳减排的考验。不少电商、快递企业不仅推出循环快递箱等服务,还在物流运输过程中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进行配送。不过,快递业要实现全面“减碳增绿”并不容易。
1
深圳去年快递业务量达50亿件
6月11日,深晚记者在深圳大学菜鸟驿站看到,快递站设置有绿色纸箱回收台。10分钟内,有近八成学生自觉将纸箱进行分类投放。
“快递包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污染。”深圳大学一名学生告诉深晚记者,她在宿舍里特意放了一个纸箱用于收集网购产生的废弃包装,她会对这些包装物进行分类,并拿到垃圾分类处集中投放。
快递包装带来的环保问题备受关注。据深圳市邮政管理局统计,2020年,深圳快递服务业务量突破50亿件,年人均快递使用量为305.9件。深晚记者梳理发现,若按业内每个快递包装材料0.2千克的通常标准计算,意味着过去一年深圳或产生100万吨快递废弃物。
小小快递包裹不仅可能会带来包装污染,还会在物流运输过程中产生碳排放。深晚记者关注到,今年年初,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段华波团队联合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徐明团队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研究表明:2018年,全国快递业包装废弃物达880万吨,若按2020年830亿快件计,包装废弃物可能接近1500万吨。快件物流运输的碳排放量则从2007年的30万吨(CO2e)上升到2018年的1370万吨(CO2e),平均每件0.27kg/(CO2e),超过80%源于电商网购。
“基于快递业发展前景,我们粗略预测,到2035年快递业碳排放量或将超过7000万吨(CO2e),这意味着快递包裹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问题同样值得关注。”段华波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
2
多家快递公司为包裹“减碳增绿”
今年以来,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了热门词。临近“6·18”电商节,深晚记者调查发现,深圳多数快递公司纷纷在快递绿色包装、陆路运输方面进行探索。
顺丰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绿色包装方面,2020年,顺丰对快递包装进行技术改造,节省了原纸约2.6万吨,塑料约8000吨,合计减少碳排放约7万吨。今年,顺丰绿色包装计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6万吨。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今年,顺丰控股发布了行业内首份《碳目标白皮书2021》。《白皮书》提到,顺丰预计在2030年实现自身碳效率提升55%,并实现每个快件包裹的碳足迹降低70%,打造气候友好型快递,助力“双碳行动”。
“在物流运转的过程中,我们使用环保编织中转袋打包快递包裹,编织袋可重复使用100次,进出量日均达8万个。”圆通快递有关负责人说。
京东物流深圳公共事务部相关负责人告诉深晚记者,近年来,京东物流陆续推出循环快递箱“青流箱”、循环中转袋等产品,减少物流中物料使用量。目前,已减少使用物流纸箱约1.5亿个、纸张约12.5万吨。今年“6·18”期间,将加大力度推广电子运单、循环快递箱等服务。
深晚记者走访多家快递公司发现,与往年不同的是,快递公司在探索快递绿色包装的同时,还注重在物流运输过程采取措施,支持减碳行动。顺丰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陆路运输层面,今年,顺丰将新增8000台新能源汽车,发展绿色物流。京东物流方面则表示,计划增加新能源汽车投放量,同时借助技术,强化实时最优路径规划和仓储网络规划,减少在途车辆,助力“双碳行动”。
3
快递包裹全面“变绿”不容易
快递业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绿色循环产品的使用,到包装回收体系的建立,快递包装耗材的减量化、再到物流运输的低碳化,社会各界都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不过,快递包裹全面“变绿”并不容易。
“使用快递循环包装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成本压力。”京东物流有关负责人向深晚记者表示,以京东物流在生鲜业务中推广使用的全生物降解包装袋为例,普通中号袋子每个成本为0.5元至0.7元,全生物降解包装袋成本则是普通袋子的1至2.5倍。环保材料成本偏高、社会回收体系尚不健全、新能源车路权有待进一步明确、使用成本较高是快递绿色发展面临的难点。
福田区中通快递一名快递员则告诉深晚记者,目前,快递站普遍设有回收站点。不过,回收站点只是快递末端的一个整合分支。从派送点送出的快递包裹,需要市民自觉进行回收。如何确保快递末端散客用户有效回收快递包装,多数快递企业依然没有找到好办法。
“一天之内,我们网点有20位客户选择"退货换货",虽然快递公司在物流运输过程中,探索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但是大批量快递退货、换货,会消耗不必要的碳排放。”6月14日,申通快递网点一名快递员向深晚记者表示,市民在网购的过程,应尽量减少退货换货的次数,或者选择就近的卖家,减少货物运输的路程,为绿色低碳贡献一份力量。
4
鼓励物流企业深度参与绿色物流
面对新的局面,海量快递包裹究竟如何实现绿色化、减量化、低碳化和循环化?知名评论家、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解筱文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下,相关政府、行业协会和快递企业正在积极响应,加速拥抱快递“绿色包装”。不过,目前,快递绿色包装仍面临回收成本高、回收积极性不高、缺乏必要的系统解决方案及法规化约束手段等问题。
解筱文认为,要让快递包裹真正变绿,应该放眼未来,立足整个物流供应链体系。他建议,政府可出台相应激励政策,加强市场引导和日常监督,鼓励规模化发展的较大快递物流企业深度参与绿色物流发展,着力从物流生产供应端入手,实现技术革命和商业模式创新,破解难题。
段华波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要让快递包裹真正“变绿”,除了在快递绿色包装方面建立健全机制,在快递绿色物流方面,也应采取有效的减排措施。段华波建议,快递公司、电商企业可以从物流调度的角度,持续优化物流网络,以最高的效率、最短的距离,满足市民寄达的需求,进而减少碳排放。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建议使用清洁能源配送方式,减少碳排放,助力深圳实现碳达峰的目标。此外,要让快递包裹“变绿”,还亟待政府、快递企业及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奏效。
新闻推荐
■廖木兴/图扫一扫获取更多健康医药资讯欧洲杯赛场上演“教科书式急救”在日前举办的欧洲杯B组第1轮丹麦对阵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