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残友们提供帮助是张莹莹每天的必修课。
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包力 文/图
在深圳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张莹莹32年的人生经历中,别人的关心和帮助令她心存感恩。特别是来到深圳,张莹莹更是感受到一个城市的温暖,坚定了她转型创业、回报社会的信念:“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我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更好地回报社会。”
这个城市很暖
这个城市有爱
“2011年我来到深圳,当时觉得深圳是一个很"暖"的城市,不是因为气候,而是因为一路上不停会有志愿者来帮助我、扶着我走,公交车站上那句"来了就是深圳人"更让人热泪盈眶。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了深圳的包容和关爱,因此我觉得自己特别适合在这里扎根。”张莹莹告诉记者,残障者找工作是极不容易的一件事,但深圳的包容给了她最大的善意,应聘企业并不因为她行动不便而刁难。
2016年,张莹莹和一起做公益的伙伴注册成立“深圳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雨燕”创办后,张莹莹根据残友所需开展项目,很快机构变成了残友们心中温暖的家。但“雨燕”不得不面临现实的问题——资金有限。创办一年多,“雨燕”已经入不敷出。了解到情况的民治街道及时提供援助,帮忙协调场地,指导机构运营项目,使“雨燕”走出困境。
他们重塑信心
他们自立自强
在IC爱创空间孵化的饮品店,大男孩聪聪正在为客人服务,“您好,您需要什么?”随后,他熟练地制作起饮品。张莹莹告诉记者,在走进IC爱创空间前,“星星的孩子”聪聪基本不会开口说一句话,也不敢与人接触。
几年来,在帮助残障人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张莹莹认识到,就业是残障人实现自我价值、重塑人生信心的重要途径。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残障人群体才能自信地融入社会,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印象最深的是在我们的孵化空间里,有一位名为吴浩波的男孩子,他高位截瘫,开了一家手机维修店。尽管一路走来非常艰辛,但他始终不放弃。如今不仅自己成功创业,他还会组织其他残障人士学习手机维修,到他的店铺就业。”张莹莹说,事实上,每个残障人士都在成长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们大都有以劳动反哺社会的决心。“我们希望能鼓励更多残障人士走出来,让他们知道如何在这个美好的社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才是我们做残障人志愿服务最大的意义和价值。”
重度残障女孩文文(化名)也是受帮助对象之一。此前,文文需带着尿袋生活,靠轮椅代步,性格十分内向,不愿意与人沟通。得知情况后,张莹莹主动与她接触,带领她参加集体活动,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融入社会的倡导活动。经过就业培训,半年多后,文文终于能够走出家门参加工作,实现了自立自强。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段琳筠通讯员黄崇)日前,几名行动不便的盲人在社区网格员和有关工作人员的积极引导帮助下,到民治街道一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