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8日,盐田区沙头角街道沙头角社区文体广场核酸检测点。 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5月21日,同一天,广州、深圳发生疫情。疫情发生后,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牵动着大家的心。
如实向医生、流调人员汇报自己近14天旅居史是个人应尽的义务。但根据南都报道,广州一新冠肺炎确诊者祝某,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其实,疫情发生后,需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下简称流调),这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核心目的是控制疫情,不让疫情传播、蔓延。日前,南都记者专访深圳市疾控中心防控所副所长孔东锋,为市民揭秘疫情背后的流调工作。
疫情发生后,为什么要开展流调?
流行病学调查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开展流调需要与患者及相关人员面对面交流,询问患者患病前后的暴露和接触史、活动轨迹、就医情况等,寻找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关的蛛丝马迹,为判定密切接触者并采取隔离措施、确定消毒范围等提供依据。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公民有法定义务,配合支持这项工作,向流调人员提供真实、详细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孔东锋介绍,疫情发生后,开展流调的核心目的是控制疫情,通过开展流调,掌握病例的基本信息,了解病例感染的途径,掌握发病、就诊的情况,以及临床的表现、症状等。
“调查病例是怎么被传染的,是最核心的工作。”孔东锋说,流调有两大核心,一是传染来源,二是传播风险,如果是多例病例,还要统筹分析他们的传播链,结合流调人员深入调查的信息,不断去完善疫情防控措施,边调查边管控,最终起到控制疫情的目的,不让疫情传播和蔓延。
开展流调包括哪些环节?
孔东锋介绍,深圳开展流调是疾控部门和公安部门“三同时”调查处置的机制。所谓“三同时”,是同时赶赴现场,同时开展调查,同时开展疫情处置。
具体到调查的环节,分为初步的调查,和后续的逐步深入调查。初步调查是利用快捷方法,如电话、微信等常用手段,让留守后方的流调人员对病例做初步情况了解,同时派出队伍到现场开展深入调查工作。
深入调查是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跟病例面对面调查,以及对跟病例有关的场所,如工作场所、居住地,活动轨迹的场所进行现场的调查,以及在公安部门支持下进行大数据的排查,了解到病例跟谁接触,可能把风险传递给谁,是调查的重要环节。
流调的难点是什么?
5月21日疫情发生后,孔东锋当天还在负责疫苗接种工作。22日晚,他赶赴盐田,参与流调,当天晚上就和同事们一起通宵工作。
流调工作,就是和病毒赛跑。此次“5·21”疫情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深圳遇到的防控压力最大的疫情。“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晚了,就会出现二代病例,我们就是在跟病毒赛跑。”孔东锋说,这次流调工作,前后投入了530多人参与。
人调配来了,如何统筹分工,是摆在疫情之初的难题。孔东锋介绍,快速对人员架构、特长、背景做了了解后,龙岗分了8个组,盐田分了5个组,以辖区骨干担任组长,其他区域的根据专业特长分在小组里面。同时,成立专案组,一组一案例,跟踪到底,资料汇总,统一信息出入口,避免多个人同时去问病例,给病例带来困扰。
流调过程中,会遇到语言方面的难题,有些病例因为普通话不标准,说方言,这个时候就会调整队员,让懂得这个方言的队员前去沟通,这样更能掌握病例表达的情况,跟病例建立充分信任的关系。在此次疫情发生后,也出现有的病例由于在治疗期间,心态上可能比较紧张,会不愿意回答流调人员问题,这时候需要流调人员积极做好病例的思想工作,采取他们愿意的方式进行沟通。
此次疫情的病例在龙岗、盐田,但是密接者有跨区情况,如何做到全市一盘棋,做到信息共享和互通也是流调工作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孔东锋介绍,除此之外,在流调过程中,由于此次涉及盐田港,有些工种是生活中比较少接触的名词,需要流调人员去走访现场,多方访谈,对应不同的工作场景,去分析暴露风险。
做流调时需要市民怎么配合?
孔东锋介绍,对于病例,一部分密接者,以及密接者的密接者,做流调时,工作人员都会站在他们角度去考虑,理解他们的心态,同时也希望这部分人能够调整好心态,耐心配合,不能有隐瞒的情况。同时,对于在治疗、隔离的病例,需要强调的是,要保持电话、微信畅通,如果关掉电话,会给调查带来很大影响。
对于普通市民,需要流调,也应该无条件配合。在实际工作中,回忆活动轨迹,对大多数人来说有很大挑战,这需要流调队员去引导,通过交通凭证、支付凭证,通过公安的大数据,监控视频、手机信号轨迹,来配合回忆。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记者罗莉琼进入5月下旬,盐田区陆续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又一次打响。面对百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