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特新专辑《鳟鱼》。
◎ 莫日升
去年年底,德国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和俄罗斯钢琴家丹尼尔·特里福诺夫及其他音乐人合作,为DG录制发行了名为《舒伯特鳟鱼五重奏、夜曲、圣母颂》新专辑。
DG出过很多舒伯特的鳟鱼。然而,除了明星效应以外——这里是安妮·索菲·穆特和丹尼尔·特里福诺夫——人们又该如何去推销另一个版本的舒伯特《鳟鱼五重奏》?但事情似乎有点不公平,不仅是封面上的名字更为突出,而且照片给人的感觉也是如此。穆特的打扮像条美人鱼,在她身旁的特里福诺夫穿着白色的开领衬衫,而另外三个人则穿着黑色衣服,消失在背景中。
不过,重要的是演奏水准。这条鳟鱼显然是在一条湍急的河流中,第一乐章从一开始就激动得冒泡,特里福诺夫的三连音轻而易举地平稳奏出。虽然清楚地闪烁着,但钢琴家用极强音奏出的半音符(在2'43"时)听起来却太匆忙了。这就是说布伦德尔及其合作者一直到50秒过后才进入这一高潮,其实也并不是很迟钝。和布伦德尔(他在这里演绎出一种沉默寡言的机智)的专辑以及英国古典钢琴家保罗·刘易斯和朋友们的演绎相比较,第三乐章的谐谑曲也明显快了一点。是令人兴奋还是稍稍带了一点攻击性?个中滋味还有待进一步体验。
布伦德尔用可触摸的情感演绎了第二乐章里行板的旋律;年轻小提琴家托马斯·瑟埃特玛依尔则非常精妙地进入,极其优美地塑造了旋律。穆特这张唱片的效果则迥然不同:特里福诺夫和其合作者营造出安静优雅的氛围,但毫无疑问,穆特是这里的主要看点,她几乎给每个段落都带来了阴影与着色的微妙变化。而小提琴家玛丽安妮·索森,经Hyperion发行的唱片,随着乐章的推进倒更像是一位团队演奏者,刘易斯则提醒我们他是一位多么出色的舒伯特作品诠释者。
喜欢穆特以含蓄的方式,向人们介绍第四乐章变奏曲中的歌唱性旋律,但是并不迷恋她在别处也抢镜头的倾向——无论是在第一变奏中的高位颤音还是在第二个变奏中对中提琴主题的过度伴奏。另一方面,特里福诺夫的演奏体现了锐气和敏感的统一。问题依然在于:他们在这一乐章中的速度堪称极速——小调上的第四个变奏以这种速度演奏肯定是被卡通化了。结局带有强烈的目的感,但其中的强音已临近攻击性的边际。
这里还有另外三部作品可供欣赏——熠熠生辉的《降E大调夜曲,为小提琴、大提琴及钢琴三重奏而作》;以及舒伯特两首歌曲的改编曲——《小夜曲》和《圣母颂》,改编者分别为犹太血统的美籍小提琴家米斯卡·艾尔曼和俄罗斯小提琴家亚莎·海菲兹。特里福诺夫和穆特在诠释这两者时都没有失去原改编曲里的浪漫激情。
德国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1963年6月29日出生于莱茵费尔登城。穆特5岁时开始弹奏钢琴,不久之后便师从厄纳·奥尼伯格拉起了小提琴。奥尼伯格去世以后,穆特在温特瑟尔音乐学院跟随阿伊达·斯图基继续学习。
在获得几次大奖以后,穆特休学以便全身心地致力于音乐。13岁那年,穆特应卡拉扬的邀请和柏林爱乐一同演出,她的首场公开演出是在1976年琉森音乐节上,演奏莫扎特《D大调第四小提琴协奏曲》。1977年,穆特与丹尼尔·巴伦博伊姆麾下的英国室内乐管弦乐团合作,首次登上萨尔茨堡音乐节的舞台。15岁时,穆特制作发行了自己首张唱片——和卡拉扬指挥的柏林爱乐共同演绎的《莫扎特第三、五小提琴协奏曲》。1998年,在美国钢琴家兰伯特·奥奇斯的钢琴伴奏下,穆特演奏并录制了全套《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CD和DVD,这一系列演出在很多国家的电视上进行了播放。
新闻推荐
杨乃文 别看我酷我也有温柔的时候 一出道就酷劲十足,自称外表冷酷其实话挺多
从一出道就酷劲十足的杨乃文。近日,伴随着“花粉过敏的花房姑娘”杨乃文参加《蒙面唱将猜猜猜》节目的热度,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