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汽车企业的掌舵者和工程师高兴不高兴,一个事实是,世界汽车工业已经进入到“品质时代”。“品质时代”用家不会因为你是本土作战的中国品牌就会另眼相待,也不会因为你主打“互联网”概念多么时髦、PPT做得多么漂亮而有所心动。
这并不是说技术不重要,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技术太重要了,所以经过130多年,特别是近10年来的发展,世界汽车工业技术已经完全进入到成熟阶段。尤其是最近三年,靠某项“独家技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的想法,已经近乎天真。
各厂家之间,在技术上早已严重的同质化,设计难以有革命性的创新。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广汽传祺一样能够生产出GS8这样高水准的SUV,连丰田的技术人员也不得不承认“GS8在技术上并不比汉兰达差”,只是功能大同小异。宝马i-DRIVE、奥迪MMI、奔驰COMAND刚刚推出的时候,还独步江湖,但现在没有人会去羡慕,车载互联系统已经成为标配,功能更加丰富,而且可以与手机直接互联。反倒是宝马奥迪奔驰纷纷主动拥抱互联网,与苹果、谷歌、百度和腾讯展开合作。沃尔沃一直把安全作为自己最大的卖点,但现在看看C-NCAP、E-NCAP以及IIHS等各种碰撞测试,拿五星是正常,不拿五星才是新闻——这意味着,汽车企业在安全上的差距已经是微乎其微。ADAS智能驾驶辅助能够降低驾驶疲劳,提升行车安全。前些年,它还是汽车的亮点配置,现在有成为标配的趋势。再看自动驾驶,仅仅三年前,如果被问及能够碾压传统车企的优势,新造车企业肯定会脱口而出:自动驾驶。现在?传统车企在自动驾驶上的研发可谓“一日千里”,与新造车企业并驾齐驱,甚至有超越的态势。
既然技术已经不能使自己的产品区别于对手,汽车厂家们纷纷开始把注意力转到设计上来。没有任何一种技术可以一直是“独门秘技”,但是基于品质的核心竞争力,则永远不可能被复制。这也就不难理解:丰田要下大力气将“精益生产”推倒重来,升级为TNGA;广汽集团要强调匠心精神,归纳总结出“广汽成产方式”;吉利耐得住寂寞十余年,脱胎换骨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接下去的五年,在研发水平和科技利用上,大伙其实都差不多,差距恰恰在生产领域。谁能抢占生产制造技术的制高点,就能与竞争对手形成“技术代差”。目前,新造车企业遭遇成规模交付的烦恼,烦恼归根结底还在于生产制造。新造车企业打算用短短两三年走完传统车企130年才走完的道路,就算挥舞着支票,也是难以达成。有些东西,钱是买不到的,而是需要耐心的培育和时间的积累。
有人说,中国品牌这一轮的崛起是“颜值”的胜利。对于此,我是持否定的看法。没有品质做支撑,再好的颜值,也是白搭。概念车“林志玲”,量产车还是“林志玲”——这类车型为什么以前没有,而现在越来越多?关键原因是生产制造技术在近些年有所进展,让量产车保留概念车设计元素变得更加可能。
对中国老百姓而言,汽车,特别是私家车,从来都不单是一个代步工具,更是一个生活的伙伴。我们拒绝任何劣质的汽车,哪怕它有再好的外观。不幸的是,直到现在,市场上仍然存在并且不断涌现只有山寨外观、没有品质灵魂的劣质汽车。周伟力
新闻推荐
■据香港媒体报导,张智霖在电影《L风暴》中自毁帅哥形象,扮演满口烟牙的菲律宾人,与犯罪分子谈判。戏中张智霖演情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