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子欲养而亲不待”,孩子长大了,想好好孝敬父母了,可父母却不在了,只能遗憾地活着。但是,反过来呢?如果白发人还在,孩子却不在了,这又是何种的痛苦?
“国峻,我知道你不回来吃完饭,我就先吃了……我到今天才知道,你的妈妈生下来就是为你烧饭的,现在你不回来吃饭,妈妈什么事都没了。妈妈什么事都不想做,连吃饭都不想……知道你不回来吃饭就没有等你。可是,你的位置永远在那里。”
听到这一段话,是在电视节目《见字如面》李立群老师演绎的时候,我潸然泪下。这是作家黄春明在次子黄国峻离世第二年写给他的信。文中任何表现情绪的文字都没有用到,每一句话都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但就是这些朴实的文字,字字锥心,那种深深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很多时候,我在想,倘若小黄没有选择轻生告别人间的这种方式,一切的一切,会不会不一样?起码他的父亲不会总活在对儿子的无尽思念里,也不会写下这一封闻者伤心、听着流泪的信。一个人什么时候变得那么的脆弱?为什么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选择一个不顾及后果的极端的,也是最不可取的方法?其实,逃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这个儿子是逃离了俗尘,“眼不看为净”了,但他的选择,却让亲人、朋友,还有他爱的人和爱他的人都在为他的不辞而别而伤心痛苦。我们的一生那么长,总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不能一味地逃避,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勇敢面对才是上策。
当父亲对天堂的儿子诉说思念之情时,他希望用书写一封信的方式来鼓励和告诫那些和小黄有相似遭遇的人,生命诚可贵,好好活着就是对亲人以及对社会的最好回报。
办法总比困难多,放弃面对困难只能证明自己是弱者。人活着不单单是为自己而活着,还要为了那些爱自己的人和自己爱的人好好活着,还要为给自己提供生存和成长空间的社会认真地活着,并感恩回报社会。好好活着,才有机会好好地回报社会,造福社会。
我是一名大学生,在打拼学业和事业的路上奋勇前进。我知道,对于我自己,对于我的家人,并不是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才算回报社会,我明白自己的身份定位,珍惜四年大学时光,认真地掌握本领,待日后毕业走上社会,从事正当合法的职业,用自己的知识回报社会,为国家做贡献。我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女子,做好这一切,就是我对这个世界最好的回报。
新闻推荐
聚焦儿童成长问题的电影《疯狂暑期之哈喽怪物》,宣布定档8月21日全国上映。近日曝光的一组“森林冒险”版海报和预告,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