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人物给你好看
宋寅,女,1986年生,上海人,巨蟹座,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航海系毕业,现任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飞行管理部搜救机长,是中国(大陆)海上救助飞行队仅有的两名女飞行员之一。曾凭借帅气外形和爽朗性格,在多个综艺节目,收获大批粉丝,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帅女飞行员”。
南都讯外表干净利落,笑容清新,身材高挑,“帅气”一词是很多人初见宋寅时的第一印象。作为百里挑一的海上救助女飞,她对职业中的性别标签有着自己的个性化看法,面对危险系数高的海上救助飞行任务,她10年来都义无反顾。
在近日的全国政协双周会上,这位85后女飞行员再次成为焦点,作为此次座谈会年龄最小的协商参与者,她就海上搜救力量发展建言献策。
作为中国第一代海上搜救女机长,宋寅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谈道:“肩上多了一条杠,就多了一份责任。”
谈女性标签
职业优势无男女性别之分
南都:作为一名女性,为何会选择救助飞行行业?
宋寅:这应该是机遇吧。一次偶然机会,救助局唯一一次对外招收女飞,当时我还在上大学,同学们都觉得这份工作挺有意义,我也去面试了,报名的人很多,我身体素质及各方面条件都合格,最后通过了面试。如果当年没有这个招飞机会,早一年或者晚一年,可能也不会是我。
在海上搜救这一领域,目前只有我和同事万秋雯两名直升机女飞。
南都:平时容易被贴上性别标签?
宋寅:会,很多。被问得最多的一句就是“男飞跟女飞有什么区别?”我一直认为实际工作中的区别应该是人与人之间,无关男女。
我从不觉得女性身体素质不如男性,目前好像没什么职业是女性做不好的。海上搜救是考核综合能力的职业,不仅看体力,还需要协调性和娴熟的驾驶技术,特别是脑力劳动,手上的活依靠勤加练习是可以达到要求的。
职业优势与性别没太大关系,你可以说是万秋雯(我的女飞同事)的优势或是宋寅的优势,可以是每个人自己的优势。如果一定要在性别上有差别,或许女性更细心点。
谈机长担当
肩章上新增第四条杠代表着责任
南都:你航海专业出身,如何看待船长到机长的跨界?
宋寅:看上去像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其实captain这个词就是从航海引过来的,所以在航海和航空中很多东西是相通的。比如说导航看地图、驾驶方向感,同时,一些设备原理也很相似,包括航海通话与航空通话。我并不觉得这是跨行,当时救助局也是想从学航海的学生里招飞,我想这就说明航海与航空是相通的两个领域。
担任飞行员10年了,如今成长为机长,肩章上变成了四条杠。如果说前面飞行员肩上三条杠代表的是知识、技能、专业,那增加的那一条杠就是责任。
做了机长之后,我脑子里想的不能只是飞行,还需要全方位思考,对整个机组以及航空器的安全负责,这也要求我在很多时候要考虑得比组员多,遇到紧急情况时需要更冷静。执行任务中要了解机组成员的心理状况,再协调整个机组,把工作做得更好。
谈搜救风险
每次目的地都是未知不能因有风险就不做
南都:从事这项工作最难的是什么?
宋寅:海上搜救飞行与民航飞行不一样,我们不是点到点的飞行,每一次的目的地和飞行的航线都是不同的,也是未知的。
在搜救前,我们只能拿到一个普通的救助信息表,大致了解救助位置和船型,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现场情况与信息表内容不符,有的甚至连船号都不一样。这就要依靠我们在到达现场后核实情况,立刻做出判断,在机组商量后拿出最好的救援方案,这也是我认为最困难的部分,在面对风险的时候还要保持沉着冷静,再做出决定。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能有人会觉得我们不飞或者没有任务的时候是休息的,但其实不是。没有任务,我们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训练,我们训练科目很多,但真正用于实战的机会可能相对少点。例如,我们平时要与普通机组搭配练习不同科目,模拟紧急情况应急训练,为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紧急状况能起关键作用。
南都:哪次救援经历令你最难忘?
宋寅: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作为机长以来参与的救援人数最多、也是最困难的一次。2016年年底,有一艘渔船船舱着火,船上有10个渔民,当时因为风大浪高,我们根本没有办法靠近实施救援。困难是因为船上的烟会影响飞机悬停发动机的功率,也无法得知船上是否有危险品,若有是否会爆炸,爆炸船就会沉,而且当时船是失去动力的,无法掌控方向。
而飞机正对着风是最安全的,如果顺风或者侧风对飞机的安全也是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那次是以两架飞机接力的方式完成10个人的救助,救助10个人就是救助10个家庭,这对于我们是最大的功德也是最大的荣誉。
选择救助飞行就是选择了一份责任和担当,搜救员的辛苦一般人看不到,长时间的飞行需要非常集中的注意力,穿着的救生衣里还有十来斤的逃生气瓶,所以我们经常会有颈椎和腰椎上的职业病。另外,环境也很差,原本应该安装空调的位置我们加了一个副油箱,为了加长飞行时间,扩大搜救范围,导致夏天机舱里的温度常常会达到40℃以上,而且我们穿着长袖,非常热,如果遇到恶劣情况,对我们飞行员的考验是难以想象的。
南都:这十年你总共救过多少人?
宋寅:大约在180人左右,参与救援700多个小时,至于几次记不清了。
谈机舱环境
风吹日晒家常便饭经常晒出斑
南都:夏天机舱里的高温一般要持续多久?
宋寅:如果任务中不转场,一般可能是三个多小时,三个多小时中也是一直待在高温的机舱里,没法降温。除非到海上的时候把舱门打开,也许会缓解一点热度。
夏天飞行过程中没那么热,地面更热,因为旋翼没转的时候就没风,没风的时候就更晒,温度更高。
南都:在高温机舱又穿着长袖制服,会不会更容易减肥?
宋寅:是,有时候夏天飞的任务多,会明显感觉到身上的脂肪变少了。我们经常开玩笑说,也许直升机的振动频率高也可以甩脂,当然了,这本身没什么科学依据。
南都:飞行要经历长时间风吹日晒,容易长晒斑,你在意吗?
宋寅:当然会,我每天都会涂防晒,但是夏天高温的机舱,往往防晒霜会被流下的汗水稀释掉,执行任务又不能随时补涂。
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常常会问自己,直升机驾驶环境很差,噪音很大,而且一直被晒得很黑,经常晒出斑。当初感觉干这一行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当我真正参与海上救援行动后,我觉得救助飞行不仅是飞行,是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谈“网红”效应
个人名气带动行业关注度更多人想加入这个队伍
南都:“史上最帅气女飞”和“最漂亮女飞”,你更喜欢哪个评价?
宋寅:我是希望他们用“漂亮”两个字,也许是我的头发剪得比较中性,但其实就算不做这一行,我的个性也是偏中性的。我很喜欢运动,小时候也喜欢和男生一块玩,恰好又从事这一行。倒不一定从事这项工作的女生都很中性,我的同事万秋雯就很女性化。
南都:你曾参加过几档综艺节目,获拥25万粉丝,“网红”效应对你生活有何影响?
宋寅:我不是明星,也谈不上“网红”。很多粉丝是因为我从事的这个职业才关注我的,这个职业对大家来讲,可能比较神秘,也比较亲切。
作为海上搜救仅有的两名女飞,我们常调侃自己是“吉祥物”,有很多人看到我们从事这个行业,他们也很感兴趣,想参与这项工作。他们经常会微博给我留言,只要是跟职业相关的问题,我都会尽量给他们提供帮助。
南都:你的家人怎么看待你这份工作?
宋寅:说实话,这份工作还是有危险性的,家里人还是会担心我,我妈经常跟我讲“当心点、安全第一”之类的话。对我来讲,没有太多经济压力,我还是会继续从事这行。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人物新闻工作室
主持:胡群芳
南都记者潘珊菊
实习生赵姬发自北京
新闻推荐
9月29日上午,丝路频道首档综艺真人秀栏目《丝路青年》在西安广播电视台石榴花剧场召开新闻发布会,这将是丝路频道继《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