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保罗·加灵顿
专访
羊城晚报记者 艾修煜 摄影 林桂炎
保罗·加灵顿从2001年开始参与制作音乐剧《妈妈咪呀!》,导演了包括德国、瑞典、荷兰等语言版本的演出,同时也是英文版世界巡演的导演。保罗在亚洲国家的长期戏剧工作经历,使他对于东方戏剧演员的合作与训练有着丰富的经验。近日羊城晚报专访了保罗,听他讲述全新一季背后的创作故事。
羊城晚报:中文版第四季选角的标准是什么?
导演:无论在伦敦还是美国,找到同时会演会跳会唱的演员都是个挑战。音乐剧在中国来说是个相对较新的事物,老一辈演员可能没有接受过这三种训练。所以,面试演员并不全以专业标准评判,更多的是看演员的个性是否适合角色。把演员们放在一起的时候,他们能相互激发出之前所没有的一些技能。
羊城晚报:陈松伶、沈小岑等演员吸引你的闪光点是什么?
导演:我个人特别喜欢有幽默感、积极向上的人。我和沈小岑认识很多年,她非常了解自己的角色,也非常有幽默感,是一个有趣的人。松伶很温暖、慷慨、幽默,非常招人喜欢。
羊城晚报:中文版如何在保持原汁原味和适应本土之间达到平衡?
导演:这部剧去过世界很多地方,不同地方的团队能带给我不同的惊喜,我不喜欢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有人在传颂并且能以新的角度来探索,这才能让经典保持鲜活。少了这些,作品就和摆在博物馆里的陈列物没有差别。
羊城晚报: 中国演员有哪些突出特质?
导演:在我心里,无论来自哪个国家的演员都是特别的,我不能完全理解他们每一个人,但会坐在他们身后欣赏他们。我认为中国演员更努力地去完成从优秀到极致的跨越,我很爱中国演员的执着,不到位的地方他们会不断努力直到完成为止。
羊城晚报:第四季和前三季之间有递进关系吗?
导演:第一季是探索的旅行,十年前把那么大的音乐剧带到中国用中文来演,是不可缺失的经验,是一个骄傲的里程碑,之后所有的努力都是让这个项目更上一层楼。有了过去十年的累积,中文版第四季终于有足够的演员来供我们甄选了。
羊城晚报:您来过中国至少15次,您怎样看待中国的演出市场和观众?
导演:中国音乐剧市场在过去十年蓬勃发展,最开始巡演只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现在基本上能在中国走一圈,到处都有喜欢音乐剧的观众。我特别爱中国观众,我能感觉到中国观众很诚实,会很直白表达自己的喜爱。我期望观众不要再在剧场里使用手机,但这情况也有了改善。
新闻推荐
新快报讯记者梁晓雯报道2018钟汉良“乐作人生SingforLife”巡回演唱会最终场于10日在京落幕,最终场演唱会除了全面升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