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捕鲸船“勇新丸”号在捕捉一头鲸鱼,捕鲸炮击中鲸鱼身体后,血水四溢。
2009年,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颁给了《海豚湾》。该片讲述了一群动物保护人士冒着生命危险,揭开日本太地町渔民残忍捕杀海豚的经过,该片上映后即在全球引起强烈反响。
据新华社电日本政府消息人士20日披露,日本可能最快下周通知国际捕鲸委员会,打算明年退出这一多边机构,以恢复商业捕鲸。国际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团体指责日方多年违反国际捕鲸委员会禁令,以“科研捕鲸”为名,行商业捕鲸之实。
日本罕见地“退群”
日本共同社以多名政府人士为消息源报道,日方将在年底前正式宣布这一决定。法新社向日本水产厅官员森田勇喜(音译)求证,对方确认“我们正在考虑一切可能方案”,包括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
根据国际捕鲸委员会规则,如果希望明年退出,日本需要在1月1日以前正式通知委员会退出决定,以便明年6月30日终止成员资格。 共同社说,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几乎没有退出国际组织的先例,“退群”举措“极其罕见”,可能招致反对捕鲸的国家批评。而且,日本的理由可能受到质疑,因为日本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而这一公约呼吁缔约国经由国际组织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捕鲸以“研究”为名
国际捕鲸委员会依据1946年12月2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的《国际捕鲸公约》设立,秘书处设在英国剑桥市,现有89个成员。委员会主要职责是调查鲸的数量,制定捕捞和保护太平洋鲸群的措施,对捕鲸业施加严格国际监督。鉴于人类滥捕导致部分鲸鱼种群濒临灭绝,国际捕鲸委员会1982年暂时中止商业捕鲸,1986年正式通过《全球禁止捕鲸公约》,严格禁止商业捕鲸。日本1951年加入国际捕鲸委员会,1988年停止商业捕鲸。
然而,从1987年起,日方利用公约漏洞,以“科学研究”为名持续在南极和西北太平洋等海域捕鲸。反捕鲸人士指认日本打着“科研”幌子,每年在鲸类保护区捕鲸数以百计,用于出售鲸鱼肉等商业目的。
屡屡受限 多年前就有意“退群”
据新华社电日本过去30年来一直寻求国际捕鲸委员会放松商业捕鲸禁令,如允许捕捞种群相对庞大的鲸类如小须鲸,受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阻拦,始终未能如愿。国际捕鲸委员会大会2006年通过一项支持恢复商业捕鲸的议案,但按照规则,推翻1986年禁令需要得到75%以上成员的支持。根据日本水产厅的说法,89个成员中,支持和反对商业捕鲸的比例为41比48。商业捕鲸禁令因而迄今有效。
日本2007年暗示有意“退群”,以抗议国际捕鲸委员会维持禁令,但在美国等国劝说下放弃这一打算。日本遭遇的最近一次打击,是今年9月在巴西召开的大会上,日方提议修订国际捕鲸委员会决策规则、以便恢复商业捕鲸,澳大利亚、欧洲联盟和美国带头反对,议案最终遭否决。日本官员随后表示,日方与“反捕鲸”国家立场分歧明显,“不得不重新审视身为国际捕鲸委员会成员的立场”。媒体当时解读,日本在威胁“退群”。
国际社会齐声抗议
日方披露“退群”打算后,绿色和平组织批评这一决定是“严重错误”。这一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驻日本分部执行总监山姆·安斯利说,“无法接受这一抵制多边主义的做法”,希望日方改变决定。
澳大利亚海洋保护协会首席执行官达伦·金德利塞兹说,日本“退群”意味着“背弃国际社会”,“会给其他国际条约或公约开一个非常危险的先例”。新西兰鲸类和海豚信托基金代表利茨·斯洛滕说,如果日本退出,可能在国际捕鲸委员会引发严重后果:一些国家或许会效仿,这一国际组织可能分裂。
澳大利亚环境部长梅利萨·普赖斯说,澳大利亚政府注意到媒体报道,希望日本留在国际捕鲸委员会。同时,“我们将继续经由委员会致力于保护鲸类,依旧反对任何形式的商业捕鲸和所谓"科研"捕鲸”。据新华社
屡次赴南极捕杀引公愤
信息时报综合报道 日本政府人士说,“退群”后,日方仅考虑在日本附近海域和专属经济区恢复商业捕鲸,不大可能在南极海域从事商业捕鲸。一旦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日本将无法以“科研”名义在南极海域捕鲸。
日本一直以科学研究为幌子从事商业捕鲸活动。2014年,联合国国际法院命令日本方面停止在南极海域定期捕鲸,称该项目不符合常规科学标准。于是日本短暂取消了2014年~2015年的捕猎活动,但接下来日本对捕鲸活动计划进行了修改,使其看起来更具科学性质。据日本鲸类研究所称,在2015年~2016年的捕鲸活动中,日本猎杀了333头小须鲸,其中超过200头已怀孕。
日本在南极的捕猎活动引发了日本捕鲸者和动物权益活动家之间的冲突。据此前报道,南极小须鲸的保护现状尚不清楚,不过一些分析通过与1978年~ 1991年和1991年~2004年时期的数据比较发现,如今小须鲸的数量减少了60%,因此可能足以证明其处于濒危状态。
中新
新闻推荐
新快报讯记者梁晓雯报道最近大银幕上饰演“黑巫师”格林德沃的好莱坞巨星约翰尼·德普近日空降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