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强
临近岁末,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按照《指导意见》,将力争用3到5年时间,实现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基本普及。这个振奋人心的惠民举措,将使全国1亿多中小学生的文化精神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这一举措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少年强则中国强,未来的新一代,不仅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要充分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电影无疑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一部优秀的电影和一本优秀的图书一样,会影响并改变青少年的一生。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并确立的时期,此时如果能多观看一些优秀影片,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启迪智慧,激发灵感,陶冶情操,开阔眼界,还能对中小学生的“三观”的培育,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此时,笔者不禁想起了自己在上世纪70年代上小学时,学校组织我们集体观看《卖花姑娘》《小兵张嘎》等优秀影片的情形。这些影片在笔者的人生成长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
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中国电影业繁荣发展的40年。当下,中国电影业早已步入世界电影大国行列。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有望突破600亿元,全年上映499部影片,与去年持平,其中国产电影为382部、进口片为117部。在国产片总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2018年国产片票房占比从51%提升到63%,票房贡献率首次超过6成。可以说,中国电影市场的雄厚实力和丰富品种给全国中小学生每学期2次免费观影活动提供了巨大的资源支撑。
虽然有评论指出2018年也是中国电影的“小年”,但是我们仍然看到了不少感人至深的国产影片,如《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无问西东》《芳华》等,给广大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不过,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观众,中小学生这一特殊的观众群体无论是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还是在审美能力等方面,与成人都有不少差距。这就要求有关部门,面对每年全国500部备选影片时,要进行精选,选择那些对青少年成长有充分益处的优质影片。
对此,有关机构应当组建专家顾问团队,充分听取教育界、文化界专家的意见,也应采纳广大家长的合理建议。在精心选择影片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更多地与电影界联手,为青少年量身定做一些反映他们成长的影片。应当指出,在每年的数百部影片中,类似几十年前的青春爆款《十六岁的花季》这样的电影还很少,而优秀的儿童影片更是少之又少。
如今,中国电影业随着对全国中小学生这一普惠政策的出台,电影市场的容量随之翻番。在这种利好政策下,我们的电影人应不辜负全社会的期待,全力为青少年制作更多的优秀影片。让这些优秀影片进一步提升全国中小学生的德育、美育水平,像春雨一样,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激发他们学习与生活的动力与热情。
作者系资深出版人、编审、时评人
新闻推荐
动画电影《白蛇:缘起》昨日发布电影定档海报,并宣布于明年1月11日与国内观众见面。海报中,油纸伞下,少女小白深情地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