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后的夜晚》剧照。
《狗十三》海报。2018年12月30日,中国电影票房终于达到600亿的水平,创造了票房新纪录。虽然增幅没有上年大,但仍是非常有特点的一年,表现为更为丰富的电影样态。今年既有《我不是药神》这样让人惊喜和瞩目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也有《狗十三》这种优秀的小成本电影,更有年底的《地球最后的夜晚》这样的艺术实验电影,这些电影扩大了我们院线的可能性,使我们对电影的理解发生着变化。在观众快速成长的今天,我们的电影创作是否可以跟得上这种成长呢?
国产现实主义电影重新崛起
中国电影的创作一直以来都有关注现实主义的传统,但是从前几年电影市场的票房表现来看,更受观众欢迎的一般是好莱坞商业大片和国产的娱乐片。
今年一个特别大的变化就是现实主义电影的重新崛起,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不论从数量还是票房表现上较之过去都有了不少提升。以《我不是药神》为代表,这种关注社会问题的电影,反映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和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困境的电影越发受到观众的喜爱
年底的票房黑马《无名之辈》的创作思路和《我不是药神》相似,也是关注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以一个抢劫案入手,用多线叙事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出笑中有泪的故事。其中,不乏关注到弱势群体、社会分配等问题,让观众对这些问题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纵观这些电影之所以获得观众的认同,笔者认为这固然因为我们的现实主义电影变得更好看,更具有娱乐价值了,但更深的原因是电影表达了很多对现实社会的关照和理解。
观众口碑影响票房遇冷或逆袭
随着电影文化日渐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强势文化,我们对电影的理解普遍得到了一种提升。这就使得观众对电影的期待也不再像过去一样,除了获得暂时性的娱乐,越来越多的观众还想在一部电影里获得更多的文化体验。电影口碑网站和影评人的评价成为大部分观众选择去不去看一部电影的参考,今年一些IP电影因为没能收获好的口碑反响,没有获得预期的票房。相反一些电影本来排片不多,因为口碑好而逆袭。
尽管年初的《前任3》,下半年的《西虹市首富》的后续口碑不尽如人意,票房依然也有不错的收益,但是今年“十一”黄金档期上映的《李茶的姑妈》和《无双》,却强烈地受到口碑的影响。遭遇恶评的《李茶的姑妈》作为“开心麻花”系列作品之一,本来备受市场期待,最终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而一开始并没有受到特别重视的《无双》,则因为广受赞誉,票房一路攀升,最终成为票房黑马。
从影院到线上播出场域更宽泛
如今,我们观看一部电影的场域早就从电影院的空间扩展到了电脑、电视和手机,这同时意味着我们对电影的理解逐步变得更宽泛,也意味着我们观看一部电影的感受因为观看的场域和媒介不同,也会产生各种差异。
现在,视频网站紧跟院线的步伐,成为电影院观影的有效补充,甚至一定程度上成为影院观影的替代。这其中的原因既包括视频网站对于受众而言相对便宜和便捷,也因为视频网站的更新速度几乎与院线同步,还可以看见一些低排片量的作品,甚至一些电影会只选择在视频网站播出,这使得视频网站强势介入电影的创作,不仅开发一些网络大电影,也会参与到院线电影的制作之中。
电影是什么?这是2018年中国电影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时候给所有关心它的人提出的一个好问题。这其中包括我们应该如何拍电影、如何看电影,也有如何评价电影的问题。电影,尤其是院线电影,早已成为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公共文化,而由这些电影提出的问题,更可以成为大众的共同议题。电影前所未有地介入每个人的生活,伴随着手机和网络,几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这种现象在一些当代哲学家和文化评判家那里固然是值得警惕的,但是,这或许也为我们打开了另外一种文化维度。
(宗禾)
新闻推荐
新华社海牙12月30日电(记者刘芳)被中国福建村民起诉要求其归还章公祖师佛像的荷兰藏家奥斯卡·范奥维利姆日前表示,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