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家之人》在二维平面上还融合了剪纸艺术等,整个画面非常有层次。
谈及近两年的动画,《寻梦环游记》近乎一骑绝尘地揽下各大权威颁奖礼的最佳,在票房表现上同样强势地刷新记录。但在其光环之下,另一部独立动画——《养家之人》毫不逊色,除了在各类入围名单上留名,动画安妮奖还把当年“最佳独立动画长片”授予它。尽管没有大制作的缤纷夺目,但《养家之人》的动画视效依然是精致且直击人心的,而有别于多数动画主打的合家欢,《养家之人》则将生活的柔情与残酷一并讲述——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女性不仅没有选择,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被剥夺;在永不停歇的战火和暴乱中,主人公除了有对家庭的坚守,还有一股永不泯灭的、对文明与爱的希冀——《养家之人》用动画的形式,完成了真人电影难以实现的记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比绝大多数的电影作品更珍贵、更难得。
烂番茄95%好评、豆瓣8.3高分,距离该动画在多伦多电影节展映已过去近一年半的时间,内地银幕终于在2019年1月11日,等到了它。
PART1
“一头猛兽的骨架”跃然纸上
《养家之人》的故事发生在动荡的阿富汗,影片在开头用说书人的生动描述,让“一头猛兽的骨架”跃然纸上———被兴都库什山脉分割成若干部分,有灼热的沙漠之眼,也有沙砾荒土和凛冽冰峰的反差交汇,数千年的文明在这里孕育而生,交通运输都离不开这一重要枢纽,但它也是国与国的交界,因此外乱不停、内战不止。每一次改朝换代都要付出血的代价,这是阿富汗过往的历史,更是当地当下的境况。
在塔利班严酷残忍的统治下,当地女孩不仅不允许上学,她们甚至不能单独做任何事,女性必须在男性陪同下才能外出,如有违反就会遭到谩骂甚至毒打。街上如果传来女人的惨叫声,男人们也只会木然地抬抬头,然后又冷漠地继续抽烟或谈话,一切理所当然、不足为奇。就在这样压抑的社会氛围里,女主人公帕瓦娜出场———十一岁的小女孩,陪着腿部残疾的父亲在市集上摆摊,代人写信或读信。摊位上还摆着一条漂亮的红裙,这是帕瓦娜一次都没有穿过的新裙子,但在“女孩不应引起注意”的年代,就算她不愿割爱,她又怎可能有机会穿上它呢?
麻烦也会找上门。一天,因引起士兵的不满,父亲被强行带走、关进监狱。帕瓦娜一家失去了“养家之人”,店家不愿冒险卖食物给女人。无奈之下,帕瓦娜剪短头发佯装成男儿身,获得“自由”的她出街买粮食、打水、赚钱,也因此眼界大开、结交老友,真实的世界也让她迅速成熟长大。虽然如履薄冰,虽然所有人都劝帕瓦娜放弃“不切实际”的愿望,但她还是坚持要营救父亲。
PART2
镜头之下的生活很真实,很艰难
《养家之人》根据加拿大作家黛博拉·艾里斯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尽管电影故事的主线情节很简单,但镜头之下的生活却很真实,很艰难。电影并没有哭天抢地的滥情观感,相反克制而日常地呈现,将帕瓦娜一家起居饮食的细节如流水一般淌进观众的脑海与心脏;而灰色调但相对明快的画面,一方面给人压抑沉重之感,另一方面又留有喘息的空间———影片不会让观众居高临下地怜悯主人公,相反将观众放置在和主人公一样的“生活夹缝”之中,深切感受。此外,《养家之人》对于帕瓦娜“勇气”的展现,却并没有落入一往无前的、盲目乐观的俗气歌颂中,这种真实和理智———虽然残酷地呈现,也是该片万分难得的创作闪光点。这种创作上的诚实和清醒持续到了影片的最后一秒,就像阿富汗人总爱说的那句话:“生活总会继续”。
PART3
现实与神话的交织,妙不可言
《养家之人》由卡通沙龙工作室制作,这家工作室以手绘动画而闻名,其上一部作品《海洋之歌》,就凭借独特的几何美学和动人的叙事拿下了2016年的奥斯卡小金人。这一次在《养家之人》中,除了有精致而利落的手绘风格,部分画面还有定格动画的趣味观感,此外在二维平面上还融合了剪纸艺术,整个画面非常有层次,十分的丰富。
在帕瓦娜“救父”的主线之外,还有一个神话故事穿插其中———一个名叫苏莱曼的少年,为了族人的生存,踏上冒险之旅,破解谜题、寻找宝物,最终挑战凶恶的魔王。这个超现实的故事,让观众从帕瓦娜的真实人生中暂时跳脱出来,享受创作者趣味无穷的童话想象力。也正是在这些段落中,折纸艺术和定格动画频频“灵光乍现”,配合老妇人、大象等精妙的神话形象,两种画风交错,视觉效果妙不可言。
现实与神话的交织,这种形式其实也是和动画主旨的无限呼应———在故事的开头,父亲让帕瓦娜复述阿富汗的历史缘起,不如就将历史视作一个“故事”,一个“即使我们一无所有,也还是会留在我们心间的故事”。而动画电影《养家之人》就正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话要说得更有道理,而不是提高音量,毕竟是雨水浇灌花朵成长,而不是雷鸣。”这部充满力量和真挚情感的作品,通过讲述和传播,也为改变这个世界作出了努力。
撰文:南都记者刘平安
新闻推荐
由二十世纪福斯出品,科幻电影大师詹姆斯·卡梅隆编剧及监制,鬼才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执导的科幻动作视效巨制《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