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2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春节档电影市场的喜与忧》的评论。
当看电影成为“新年俗”之后,2019年的春节档票房以6天58.4亿元的成绩收官,创同期历史新高。
科幻类型实现突破
比这个数字更让人振奋的,是首部国产“硬核”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上映,该片被看做是中国电影在类型方面的重大突破。《流浪地球》的电影观感远超观众心理预期,以宇宙为背景的宏大设定、堪称震撼的视觉画面、音效以及中国式的情感内核与工业美学风格,以拓荒之姿实现国产硬科幻“零的突破”。
同样在“试水科幻”中展现中国电影工业水平提升的,还有宁浩导演的科幻喜剧《疯狂的外星人》。影片在延续宁浩风格的同时,涉及复杂的特效门类“生物特效”,运用了“动作捕捉”技术,实现了939颗特效镜头和难度较大的500颗生物特效镜头,经历了涵盖前期概念设计、外星人性格探讨、表情动画技术研发、生物镜头现场高难度拍摄、后期制作在内的漫长过程,足见中国影人试水科幻的勇气、决心与匠心。
名导明星大炒作不是票房保证
除科幻类型实现由零到一的突破之外,涵盖喜剧、犯罪、悬疑、奇幻、动作、动画、家庭等多种风格题材的影片齐上阵,适应广泛观影群体不同偏好和多元的观影需求,使类型多元成为今年春节档的一个特点。
观众理性起来,连名导、明星、大IP、大炒作都不再是票房的保证。这构成了今年春节档的第二个特点——口碑逐渐取代影片的演员阵容、成本、特效、宣发等因素,成为影片争夺春节档市场的制胜密钥。
随着观影经验的积累,观众在审美与类型偏好方面有了自己的坚持。连续两年,位居春节档票房榜首的影片不是合家欢电影,也不是名导和流量明星加持的喜剧片,而是实实在在的口碑“黑马”。
春节档场均收益出现下滑
从社交平台到各路媒体,今年对春节档电影的讨论分外热烈。然而,这份热情并没有充分点燃今年的票仓。今年春节档影片累计票房58.4亿元,较去年春节档票房增长不足2%。
同时,观影人次从1.44亿滑落至1.31亿,观众“重刷”影片的频次也出现下降,与全国银幕数量的增长趋势不甚匹配。2018年年初,我国银幕总数在5万块左右,2019年年初,全国银幕总数已突破6万块,同比增长约20%,意味着今年春节档的场均收益出现下滑。
部分声音认为,电影票价的上涨抑制了一部分人群的观影热情,构成了观影人次下降的主因。
同样影响票房增长的还有疯狂的盗版资源。《流浪地球》《飞驰人生》《疯狂外星人》等春节档热门影片上映后不足3日,影片的高清盗版资源已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大肆售卖,打包价格低至1元左右。与此同时,关于豆瓣电影评分的争议,也为今年春节档添了一段插曲。
新闻推荐
第五届中欧电影研讨会在柏林举行 欧洲制片公司关注中国电影市场
新华社柏林2月13日电第五届中欧电影研讨会13日在德国柏林举行。此次研讨会是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电影市场环节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