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三体》迷的我来说,在这部获得“雨果奖”的小说被拍成电影之前,《流浪地球》可以说是暂时解了渴。
同样是面临地球危机,好莱坞式的科幻电影里,人类往往选择驾驶飞船,去寻找更适宜的替代家园。而以安土重迁为传统的中国人,则选择带着家园远行,让这部原本冷冰冰的地球灾难片,多了份中国人对家的重视和温情。
看多了好莱坞科幻大片,这次的“中国制造”让人看到科幻电影的另一种可能。比如说,地下城的居民舞狮庆祝春节、居委会发饺子,再到故事核心人物的三代家庭,还有最后危机可能降临赶赴与家人团聚,这些都带着浓浓的中国传统味道,给人亲切感。这种“小家”的观念,与整部电影地球这一人类家园的概念又相互呼应。
电影上映以后,引发的讨论异常热闹。有人分析硬核科技,有人热议情节硬伤,有人比较中西差异,还有人称其标志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其实,中国电影不缺科幻题材。早年的《霹雳贝贝》《大气层消失》《魔表》等作品也是“脑洞大开”,1963年《小太阳》还是有着儿童科教性质的科幻片,1980年的《珊瑚岛上的死光》现在看来也是硬科技。只不过长期以来,好莱坞科幻大片一直占据市场,中国观众才特别期待有一部可以与之相媲美的“中国制造”科幻大片。
那《流浪地球》做到了吗?至少引起的关注度和带来的票房收益远远超过了过去引进中国市场的好莱坞科幻大片。也让更多观众见证到了中国电影界运用特效的最新发展,让不少观众在阅读那些热评时,引发自己观影的独立思考。观影体验,本来就是极其主观的,打分高低,完全可以发自内心。一部电影,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在《流浪地球》的这次科幻电影尝试中,主创们想必听到了很多的批评,这些也将成为之后创作更多更好科幻电影的重要参考。在这一点上,《流浪地球》带来的意义更大。作为“大刘”的粉丝,更期待《三体》电影了。
西江日报记者 伍欣琦
新闻推荐
剧照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黄岸)由《我的少女时代》导演陈玉珊执导,王大陆、林允主演的电影《一吻定情》昨日正式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