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今年春节前夕,沙旁社区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聂桂清也别出心裁,在警务室门口挂了一个横幅:年关岁晚,防盗防火,如有警情,请打手机136×××或电话110。
聂桂清不但将手机号码写在横幅上,还曾印到名片上,贴到成百上千村民家的电视机边上。自打他使用手机以来,十多年间,聂桂清从未换过手机号码,手机更是常年保持24小时开机。村里人说,“桂清手机号,就是沙旁"110"”。
多年来,当万家团圆,聂桂清更多是在山上坚守。无论白天还是凌晨,一辆警用摩托车始终与他如影随形。走街串巷、排查隐患,只要有人招呼,聂桂清立马下车处理。邻里长短、打架偷盗,只要聂桂清到场,大部分能顺利解决。
定分止争:
“解农村的结,要把握情理法平衡”
今年春节,聂桂清又没回家过年。23年年夜饭,家人早已习惯他的“缺席”。
“桂清叔,我家一只10斤重的鸭子被人砸死了!”今年春节期间,一名村民怒气冲冲地跑到警务室报警。“别人好端端砸死你鸭子干嘛?”“他是个精神病人,现在情绪还很激动……”
了解到这一情况,聂桂清马上推出摩托车,油门一轰,朝村民反映的事发地赶去。到达现场后,肇事者已经离开,但聂桂清怕其情绪失控,对村民大打出手酿出更大意外,便循着村民提供的线索赶到肇事者刘某(化名)家中,却还是扑了个空。
第二天早上7时,聂桂清再次来到刘某家中。经向刘某妻子了解,当天刘某系因间歇性精神病发作,才闹出了这么一出。
“你老公身体有病,村里人一直很理解和帮助,但他做了错事,该赔的还是要赔一点。”“我现在手头没钱,这个月20号赔好不好?”得到肯定回复后,聂桂清转而劝鸭子的主人:刘某一家不容易,适当赔点,给他们点时间。在聂桂清劝说下,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
调解是乡里民间处理纠纷的重要方式。作为社区基层民警,聂桂清除了精通办案,在摸爬滚打中还成为辖区“金牌调解员”。
调解并不比办案容易。聂桂清辖区属于比较典型的熟人社会,刑事和治安案件不多,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却不少。聂桂清还发现,辖区有些纠纷呈现“季节性特点”:种贡柑的时节,村民之间易发生涉土地纠纷;贡柑成熟时,果农和收购商之间易发生经济纠纷。
有一年,村民陈某(化名)在种植贡柑树时越了线,种到了另一户村民李某(化名)的地头。李某发现自家旱地被人占用,举着一台油锯吓唬陈某,并动手打了他。接警后,聂桂清迅速赶至现场将两人分开,并组织双方调解。
“李某你动手打人,自然需要赔钱,但错在陈某你越线在先,所以你们都有责任。”在聂桂清主持下,陈某答应恢复原状,而300多元医疗费则由二人平摊。
调解时间、当事人姓名地址、纠纷内容、处理结果……在聂桂清的一本调解记录本上,记载着他自2008年3月17日以来主持调解结案的70宗案子。从村民之间的经济和交通事故纠纷,到小孩用扫帚破坏村民花草、少年偷窃亲属手机钱财,案情和处理结果本子上一目了然。
“解农村的结,要把握情、理、法之间的平衡。鸡毛蒜皮的小事,我都要过去处理,不能让矛盾积累。”聂桂清说,调解时他会在依法依规前提下,综合考虑左邻右舍的感情,引导当事人互让互谅、相互妥协,尽量不留“后遗症”。
廉洁奉公:
“桂清不讲私情,好嘢(很好)!”
聂桂清当警察后不久,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山区由于文娱活动很少,且村民法律意识不强,赌博之风盛行。
如何有效禁赌?聂桂清为此想了很多办法,如加大对赌博的执法打击力度,但始终收效甚微。发现仅依靠罚款这种惩罚性手段难以禁绝赌博之后,聂桂清又想到通过发动亲朋好友坚决不参与赌博,以在村民中起示范带头作用。
然而,在一次抓赌行动中,聂桂清亲手抓到了小自己两岁的亲表弟。这让聂桂清气不打一处来。“算了吧,他可是你表弟,教育一下就行了,不要罚他款,免得伤和气……”有人偷偷劝聂桂清。“不行!”聂桂清斩钉截铁地说:“我早跟他们打过"预防针",赌博是跟法律对抗,他们不听劝,更是知法犯法。”
事后,包括自己的表弟在内,聂桂清对当天所有参与赌博的人都依法依规进行了处罚。聂桂清铁面无私的作风很快传开。至今,当地赌博现象基本绝迹。
还有一次,当地公安森林分局收到举报信,称沙旁社区聂某某私自收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香樟木炼制樟木油。为核实情况,森林分局找了聂桂清配合办案。在聂桂清的协助下,聂某某很快落网并交代了犯罪事实。
直到森林分局民警临出发,聂桂清才告诉他们,聂某某其实是他堂兄弟。
听闻这一情况,森林分局民警一脸吃惊。“我就是怕你们照顾我面子,所以一开始没提……”聂桂清说。“你不应该因为我是你的堂兄,就以为有了保护伞。我是执法者,就要讲国法,不能讲私情。”末了,聂桂清语重心长地对堂弟说。
“对亲戚就要更严格,不然怎么服众?”回忆起这几段往事,聂桂清仍然很激动,语调不自觉提高、手不时在空中比划:“我对亲戚犯法从来都不包庇,而且还要多罚他们的款!”“桂清不讲私情,好嘢(很好)!”村民评价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除了严于律人,聂桂清更严于律己。
此前村里有户人家生了7个女儿,大女儿生了男孩后想过继亲外孙“当儿子养”,遂提出给聂桂清5万块钱让他帮忙搞定男婴的户口,却被聂桂清一口回绝了。“5万块钱很快就花掉了,留下个臭名却甩都甩不掉。”聂桂清说。
采访期间,记者注意到,聂桂清喝水的银色保温杯上的很多镀膜早已脱落,露出一块块锈斑。当被问及这个保温杯用了多久,聂桂清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用了至少超过15年,还能用,但保温效果不是很好了……”
新闻推荐
万茜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莫斯其格)湖南卫视原创声音魅力竞演秀《声临其境》第二季第四期将于本周五晚播出,刘敏涛、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