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过春节,我总是盼望元宵节快点到来,因为这天晚上,我们村都会举办放烟花、看露天电影等活动。
元宵节前几天,村里会派出“灯手”挨家挨户收取活动经费,至于凑多少钱可根据各自家庭经济状况随意交。所谓的“灯手”,顾名思义,是负责村里“开灯”事务的人。“开灯”是指村中在去年生下男孩的人家,正月初十至十五会在祠堂悬挂一盏八角纸灯的习俗。“灯手”一般是在上一年正月十六“散灯”时,由村民抓阄产生的。事实上,“灯手”还要负责春节期间村中所有的大众事务。
元宵当晚,孩子们吃过饭都早早洗了澡,搬着一家人的板凳到地坪边,待放烟花过后好“霸位”看电影。“灯手”们早把大捆大捆的烟花和一卷卷的鞭炮抬上祠堂的天台,准备燃放,村民们都围在地坪上观赏。
一切准备就绪,由村长或其中一名“灯手”在村里巡回敲锣,并大声吆喝:“放烟花放炮啰,出来看烟花啰。”小孩子们都嘻嘻哈哈跟在后面附和,有大胆的小孩还想尝试一下敲锣,而“灯手”都乐意让孩子们轮流试一试。轮到我时,我才发觉原来那面铜锣那么重,一只手根本就提不起来,只得让明任帮我提着,我拿起锣槌猛地往铜锣中心敲打,铜锣发出“哐、哐、哐”的声响,声音是那么的悦耳动听。
天空升起了一轮如银盘的圆月,全村村民都集中到地坪了,老人也由晚辈搀扶着远远坐在角落。
一阵紧凑的铜锣声后,村长宣布放烟花正式开始。首先放一串大鞭炮作为开端。鞭炮声一结束,好些小孩都冒着烟灰,一窝蜂扑上前寻找、争抢那些未引燃的散鞭炮,都比着看谁抢得最多。
不一会儿,开始燃放烟花了,只见一朵朵五彩斑斓的花儿在天空中陆陆续续绽放,有的好像美丽的流星雨,慢慢落到地上;有的像是披着一件五彩的披风,一会绿色一会黄色一会又变成红色,闪闪发光,可漂亮了,却在瞬间不见踪影;有的先在空中飘浮又缓缓地落下来,好可爱哟;还有的“嗖”一声如火箭一样飞上天空,你想寻找它踪迹的时候,突然听到空中“呯”的一声……大家都仰着脖子欣赏烟花的灿烂,闪烁的烟花映红了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渐渐的,天空中减少了闪耀的光彩,接着又是放一串长长的鞭炮。从放鞭炮开始到放鞭炮结束,便结束了观赏烟花的项目,大人说这样安排,寓意的是一年从头发到尾。
接着,地坪的广播喇叭响起了悠扬的音乐,这是快要放电影的节奏。大家回过神来,都搬着凳子聚到放映的空地处。放映师忙碌地安装电影胶片,有小孩好奇地凑上前,用手遮挡投影镜头的光束,电影幕布马上映照出他的手影,其他的小孩子也都欢呼雀跃地上来,对着镜头做出各种各样的手势造型……
终于放映了。记得那年放的是李连杰的《少林寺》。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母亲忽然端来一筐花生过来让我边看电影边剥花生。我不肯,这不影响我看电影吗!母亲指了指旁边的堂姐艳芳,小声说:“你瞧二姐,不也是一边剥花生边看电影嘛。来,快点帮忙,明天赶着种呢。”我看了看堂姐,又环顾四周,原来好多大人都带着孩子在利用看电影的时间抓紧剥花生哩,他们都不放过一点时间干活,为的是又一年春耕。于是,我也学着他们,眼睛盯着布幕,手里剥着花生。
元宵节放烟花、看电影是我们村的传统习惯,就算后来好多家庭都有了影碟机、电脑,每年仍然例行着,大家图的是在一起的热闹。如今,好多村民都搬家出城镇居住了,只有不多的几户人家和少数留守老人在村里居住,想再举办这种活动已不容易了。每年过节,我唯有怀念故乡淳朴的村风,思念一起长大的小伙伴。
新闻推荐
张国立新剧“角色有争议,能量却正面” 难解的矛盾在温暖的家中融化
最近有一部热播剧《我的亲爹和后爸》,其人物和剧情引起很大争议,尤其是张国立饰演的李易生让不少观众产生不适,却欲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