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听琴图》□本报记者耿晓筠
近期,一部名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宋代古装剧火了,引来一众“知否迷”天天追剧。电视剧讲的是什么故事并不重要,在收藏迷眼里,该剧展现的北宋生活画卷和四大雅事,宋人厅堂、书房、闺阁里的一幅字画、一套茶盏、一炉清香、一个花器,无不让人着迷。
宋人喜好雅致,处处讲究,最值得称道的是生活品味,造就了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上的“黄金时代”。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内敛含蓄的宋人不再似唐人一样追求物质的绚丽堂皇,而是开始注重精神上的素养。在宋代人的朋友圈里,懂得字画是基础的修养,每逢雅集,文人们纷纷拿出收藏的得意名画来共同鉴赏,高谈阔论一番,这就是“挂画”。包括皇帝徽宗在内的宋代文人士大夫很多都是艺术家,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而且精通绘画、音乐、书法,成就斐然是后世公认的。
中国文人饮茶之风,兴于唐,盛于宋。宋人喜好斗茶,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乐此不疲。饮茶自然离不开茶具,追求“极简”的宋瓷让单色釉瓷器达到了一个至今难以超越的巅峰。审美上的偏爱,让宋代瓷器从唐代的花花绿绿变得古朴大方,也产生了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据说,对青玉情有独钟的宋徽宗在梦中看到了天空雨过天晴后的兼有蓝色、绿色的亮灰色,于是烧出了大名鼎鼎的汝窑天青瓷,汝窑青瓷也成为北宋时期的宫廷用瓷。除了青瓷,还有黑釉瓷的建盏也是北宋皇室御用茶具。建盏起源于唐代,但一直工艺粗糙,直到宋代才开始快速发展。在它最红的两宋时代,宋徽宗用“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为它宣传。“兔毫紫瓯新”“忽惊午盏兔毫斑”“建安瓷盌鹧鸪斑”“松风鸣雷兔毫霜”“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鹧鸪斑中吸春露”,几乎所有宋代文豪都不吝情辞吟咏其大雅之质。幽远素朴、淡泊典雅的宋代瓷器,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成为后世争相收藏的珍品。
一缕轻烟拒浮尘。宋代人喜欢焚香也是出了名的,读书人的案头放置着小巧的香炉,这是生活中里最常见的景象。许多宋诗也描绘了这样的文人习惯:“读易烧香自闭门,懒于世故苦纷纷。”“短墙不碍远山青,无事烧香读道经。”“而今已办还山计,对卷烧香爱日长。”宋人用“香”来抒发情感,传递温暖祥和、静心虑气的生活志趣和颐养身心的嗜好。在宋徽宗的《听琴图》画作中,一张香几上放着一只香炉,显示宋人在欣赏音乐时,也会焚香渲染气氛,正所谓“约客有时同把酒,横琴无事自烧香”。
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长卷中,有描绘市民买花的场景。插花不是宋人的首创,却广为宋人喜爱,形成了举国上下爱花、赏花、插花、赠花的习俗。据记载,宋代皇帝时常依官品对官员赐花作为奖赏。花卉成为宋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一种重要表达,插四时花是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雅与点缀,与烧香、点茶、挂画并称为“生活四艺”。
从宋代的存世画作中不难看出,挂画、插花、点茶、焚香等特别“小资”的风尚,附庸风雅的氛围,不只存在于文人士大夫阶层,市井百姓也都热爱,从北宋的汴京城一直延续到南宋的临安城。从电视剧窥探宋式极简的生活美学,感受中华文明的典雅之美,宋人理性、内敛、精微的品行和喜好,造就了中华文化的顶峰之态,也为中国美学树立了一个标杆。
新闻推荐
南都讯记者蔡丽怡由导演过2017版《射雕英雄传》的香港著名导演蒋家骏执导,关展博编剧,90后新生代演员曾舜晞、陈钰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