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
参加《声入人心》节目。曾经,廖昌永的名字只活跃在小众群体当中。那些常年流连于歌剧院、热爱古典艺术的人们,将其誉为中国一流男中音。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图鲁兹国际声乐大赛一等奖、多明戈世界歌剧歌唱比赛第一名、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一等奖、在维亚纳金色大厅举行独唱音乐会等遥不可及的头衔和经历,让廖昌永和其他艺术家一样,被圈外人奉上高雅艺术的神坛。
然而在综艺节目《声入人心》热播后,廖昌永却因“反差萌”圈粉无数。廖昌永说,唱歌剧和音乐剧的演员们,并不是大家固定模式中的大胖子,其实颜值也挺高的,挺活泼的。
参加《声入人心》有过担心
关于做一档美声类的电视节目,廖昌永很早便向电视台提议过。作为中国男中音的代表人物和一名声乐教师,他经常感受到大众对古典音乐的偏见:端着架子、传统古板、不接地气,是久闻的刻板印象。他迫切希望有一档节目能够告诉大家,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美声。然而他的提议却总是被拒绝,“你这个做出来没人看的。”
在娱乐至死的年代,美声、歌剧都是小众的狂欢,收视率、话题热度、点击量似乎成为古典音乐最难以逾越的三座大山。因此当《声入人心》邀请廖昌永担任出品人时,他是持观望态度的,“虽然我期待这样一档综艺节目,但我也很担心把美声做成娱乐化的选秀节目。”
然而《声入人心》播出后却一炮而红。节目中美声、歌剧等演员对流行歌曲的古典化改编,以及对经典音乐作品的传播,都让不少网友将其誉为“神仙节目”,提高了综艺审美的档次。而廖昌永在节目中的表现同样圈粉无数,不仅多次普及《NonPiuAndrai》《Ah,MesAmis》等作品,花絮里还曾用假声唱起《学猫叫》;当另一位出品人刘宪华现场做俯卧撑时,他应了一句“谁不会啊”,就摩拳擦掌跟着做了起来。
廖昌永说,古典音乐的学院派并非大家想象中的严肃、沉稳,反而是先锋且活泼的。平时上课,廖昌永也经常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跳上、爬下,就像和孩子玩耍一样,“我希望大家能看到,唱歌剧和音乐剧的演员们,并不是大家固定模式中的大胖子,其实颜值也挺高的,挺活泼的。”
农村娃考进上海音乐学院
在《声入人心》的舞台上,大多数选手都是大学刚毕业,或从事美声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每当看到他们为梦想迸发出的活力,廖昌永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欣慰,“在他们身上能看见我年少时的影子。”
廖昌永出生在四川成都郫县的普通农民家庭。那时每天廖昌永沿着崎岖的田间小路上学时,常常听到大喇叭里传出悠扬的歌声。直到14岁时,他第一次听到喇叭里传出穿透了整个自然和山村的声音,那是多明戈在演唱《我的太阳》。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古典音乐。
他爱上了歌唱,这种热爱不带任何功利性,“开心的时候我想唱歌,不开心的时候我也想唱歌。心里的纠结,生活的不如意,都随着歌声飘散了。”但那时廖昌永并没想把唱歌作为职业。毕竟农村的生活,离音乐太远。直到学校文艺汇演上他演唱的一首歌,让音乐老师如获至宝,“你的嗓音条件不错,该去考音乐学院。”启蒙老师免除了他的学费,从零教他学乐理,“那时我发现,如果不唱歌,生活就会很无趣。”
1988年,廖昌永拿到了四川唯一一张上海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放弃美国邀请留院任教
廖昌永并没有在海外留学的经历。正如他所说,从18岁进入上海音乐学院,直到现在都没有“出去”过这个院子。
毕业前,廖昌永其实已经拿到三个国际上最重要的大奖,优秀的国际表现,也让他像其他歌唱家一样,得到了海外抛来的橄榄枝——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邀约,希望廖昌永能够到美国工作。歌剧院不仅为他提供生活费和免费的住房,还邀请他太太一同前往。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是艺术家最向往的殿堂,普拉西多·多明戈、帕瓦罗蒂都曾在此登台献唱。“其实蛮诱惑的。”廖昌永纠结了半年时间,眼看着身边的歌唱家一个个走向海外,他更加为之心动。
但一位老领导的挽留,却左右了他的决定。“留下来吧,我希望你能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国外需要优秀的艺术家,国内的观众同样需要。”老领导希望他能够留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未来把中国的作品带到国外去唱,再把国外的朋友邀请到中国,做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的桥梁。这是廖昌永第一次有了种使命感。
最终,他拒绝了大都会歌剧院的邀约。对方为他的决定感到诧异,他们从没见过可以抗拒大都会歌剧院邀请的艺术家。“现在我也不后悔。”廖昌永说。
从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系主任到副院长、院长,在近三十年的教学工作中,廖昌永不仅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了更多年轻人,同时也做了中国艺术歌曲的收集和研究工作。
近两年,年过五十的廖昌永逐渐减少了自己的演出数量,将更多精力投入在教学工作中。2019年1月8日,廖昌永被任命为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职务的提高面临着更多责任在肩。廖昌永说,到了这个年纪,他需要更认真地思考,如何把自身经验,传递给更多的年轻人,让自己的艺术生命不止是一个人在歌唱。
文/图宗禾
新闻推荐
《毛毛虫》舞蹈中的招牌动作“背爬”。《毛毛虫》舞蹈将小朋友们的天真烂漫与活泼可爱展现出来。在春晚后台等待时,8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