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上课,学生宰予在课堂上打瞌睡,孔子便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生活中,这句话也成了形容一个人不堪造就、无药可救的惯用语。
朽木当真毫无价值?朋友是一位根雕师,那些别人拿来烧火做饭的树根、年代久远的枯木,经他一番精心加工,重放异彩,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看来,“朽木”未必不可以雕。
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使“朽木”可雕,考量的是雕琢者的创意、慧眼、灵感与技巧,去掉朽木多余的外壳,其生命也就随之绽放,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从理论上说,朽木也是一种材质。是材质就有用,将它置于合适的位置,做有用之事,才是关键。若只是局部腐朽,通过精心雕琢,甚至巧用沧桑,或许能呈现出一种别样的艺术魅力。倘若完全腐烂了,根本不能动刀了,还可以生出各种菌类。即使腐朽成土,也可栽花养兰,为生物提供养分。
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可塑性更大,更不能轻易以“朽木”论之,以“无用”加以否定。初中时学过一篇课文叫《周处斩蛟》,周处年轻时,凶强侠气,与山中白额虎、河中蛟龙并列为“义兴三害”,后来听人劝说“杀虎斩蛟”,并从乡人的反应中感悟到自己的严重过失,进而听取贤人的规劝,幡然悔悟,弃恶从善。昔时乡民眼中的“朽木”,后来成了历史上的英雄。
金庸《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天资鲁钝,反应也比常人慢半拍,别人看一遍就会的事情,他怎么学都不会,教过他的师父个个气得七窍生烟。但就是这样一根标准的“朽木”,其内心却是宽厚善良,侠肝义胆。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和前辈大师的精心指点,终成一代大侠。看来,不一定是金子才会发光,只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更何况朽木?
读过《第52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25年来,雷夫·艾斯奎斯一直在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的教师,该校绝大多数学生家庭贫困、不爱学习、性格顽劣,在他的引导下,孩子们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个个品学兼优、诚实善良。其实,为师者,需要一颗宁静而透亮的心灵,多一份耐心与等待,“朽木”会完成独属于它的华丽蜕变。
当然,要使“朽木”可雕,也少不了内因的作用。“朽木”们要心怀春天,见贤思齐,有成为“秀木”的梦想,不能真把自己当作一块“朽木”,自暴自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在生命进程中,人一旦找准了自己的强项、优势和长处,并使之得到充分发挥,便可望获得骄人的成就。
新闻推荐
展现老北京市井生活严振声一家人在院中聊天羊城晚报记者龚卫锋最近,电视剧《芝麻胡同》正在东方卫视热播。这是一部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