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这是电影《流浪地球》中的一句台词,恰如导演郭帆在过去数年间对他的“小破球”秉持的信念。这部被誉为中国首部硬核科幻片的电影,目前累计44亿元票房已成为内地影史总票房亚军。
此前,该片主创对它的期待仅仅是不赔钱,“这样,以后的科幻电影继续走下去,就好办了。”结果比他们预想的要好太多。《流浪地球》也让人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力量,科幻创作者吃了定心丸,最近的科幻项目投资意向陡增。不少科幻影视从业者说,《流浪地球》之后,“中国科幻电影迎来了最好的时期。”
“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姬少亭最近很忙碌,作为国内致力于科幻产业的公司,“未来事务管理局”春节后接到许多业务联系,客户纷纷表达对科幻文学IP的兴趣,刘慈欣等知名科幻作家的作品版权极为抢手。“过去有的客户只是询问行业状态,现在变得很有决心去推进项目合作,我们正在做的三四个科幻影视项目也更容易找到融资了。”
“《流浪地球》最鼓舞我们的一点在于,它的成功解决了信任的问题。”导演张小北执导的《拓星者》也是一部科幻电影,有望今年上映。“之前,国内很多投资方不知道这事能不能成功,能不能走得通,大家并没有足够的信心。”
许多科幻电影从业者都听过这样的论调:中国人不喜欢硬核科幻片;除了一线城市的观众,不会有人愿意为科幻片买单;只有男性观众喜欢看科幻电影……在姬少亭看来,《流浪地球》大获成功,打破了这些刻板印象,让人们对中国电影市场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郭帆是这个行业的先行者,他通过艰难的探索,把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带给大家,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推进功不可没。”姬少亭说。吴京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郭帆最初向他介绍整个故事和物理数据时,状态“如同打了鸡血又濒临崩溃”。面对这样一个资金紧张、前途未卜的剧组,吴京不仅从客串变主演,还投入数千万元救活了“小破球”。而在《流浪地球》之后,科幻片的创作或许不再如此步履维艰。
新闻推荐
群众文化消费热情持续高涨。@视觉中国爱看电影,独爱经典老片?如今,越来越多数码修复电影重新上映,满足了不少影迷的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