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群众演员不可或缺。提起影视作品,人们总习惯把目光投向主要演员,鲜有人留意群众演员。可如果没有这些群众演员,再优秀的主演也独木难支。因此,影视作品里的群演就像机器上的螺丝钉、大厦墙壁中的石子,微小却不可或缺。
然而,群众演员的行业地位跟他们的独特作用并不匹配——处于行业最底端,待遇低、没保障、工作辛苦,是这一群体的现状。
日前,作为《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大片拍摄取景地的青岛东方影都,启动了“群演公社”项目,并举办“未来可期——东方影都群演产业链打造”研讨会,试图重塑群演行业生态,补齐影视行业的短板。
离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还有很大距离
研讨会上,编剧张永琛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很多时候拍戏,白天没拍完,晚上接着拍,可到了晚上,群演都不见了,之前的工作都白费了。原来,那些群演都是拍摄基地附近的村民,天一黑,他们就习惯性地像干农活一样自动收工回家了。
张永琛的描述,是当前群演行业的现状。一方面,影视行业发展迅猛,已进入工业化阶段;另一方面,群演离规范化、标准化还有很大距离。这二者的矛盾日益加剧,成为制约影视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短板。
对于这一点,制片人孟凡耀感触颇深。“一些作品动辄需要五六百名群众演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如果解决不了,整个项目就根本没法推进。”孟凡耀说。
即使在浙江横店、北京怀柔等大型影视拍摄基地附近有大量“漂一族”,也很难满足行业需求。电影《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说,不管专业演员还是群众演员,都是演员。言下之意,演员要有基本的职业素养,要有一定的演技。“可现实是,一些群演,不要说演技,连服从现场调度都成问题。”孟凡耀甚至在片场遇到群众演员因为几十块钱的报酬跟副导演打架的尴尬。
群演的素质会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有时候拍一个几百人场面的很肃穆的戏,可后期制作时,发现画面中竟有一个人嬉皮笑脸,结果素材全废了。”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会长张明智曾多次遇到这种尴尬,所以很多时候有群演的戏,只能拍全景,不敢给近景,更不要说特写,这就限制了镜头语言的发挥。
待遇低、没保障限制了专业追求
板子不能完全打在群众演员身上。现实中,群众演员处于行业最底端,待遇低、没保障、工作辛苦,难有专业追求。
影视制作人姚远曾当过群众演员,他对这一群体十分了解。据他介绍,一般情况下,剧组给群演的预算大概一天200元左右,中间经过“群头”等环节的克扣,实际到群演手中的往往不到100元。
张丕民认为,要打掉盘踞在全国各影视基地周围的“群头”,打通制作方和群众演员的直接通道,让制作方的经费直接到达群众演员手中,这不仅能大幅提高群演的片酬待遇,也可让制作方免受中间环节的掣肘,最重要的是可以匡正行业风气。
除了这些,姚远建议成立专门的群演经纪公司,通过公司给群众演员上“五险一金”并提供专业培训,以此来提升群演的专业化水平。而制作公司通过群演经纪公司可以获得群演资源,不用再通过“群头”到处搜寻群众演员。
完善保障制度势在必行
群演问题已成为制约影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为破解这一难题,山东青岛率先进行尝试,启动了“群演公社”项目,希望依托青岛东方影都,打造一个群演大家庭,实现对他们的保障、培训、管理和提升。在这个“群演公社”,漂亮的群演公寓拔地而起,公寓配备标准床位、空调和独立卫生间,还配有大食堂。除了完善的硬件,唐国强认为软件更要跟上。比如,把群众演员吸引来了,对他们的培训必须跟上。像青岛东方影都这样有志于走向世界的影视基地,将来好莱坞的公司来拍片,希望找一些会英语的群众演员,当地能不能提供,这些现在都应该纳入规划。
“怎样培养出能完成不同作品的群演并保障群众演员的利益,这是一个课题,希望"群演公社"能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指导、支持、配合下,总结出一些经验,向全国推广。”唐国强说,唯有如此,群演作为一个行业群体,才能获得真正的保障与提升,影视行业也才能健康发展。(凤乐)
新闻推荐
《企鹅经典:小黑书》第二辑上市包括王尔德的警句集与艾米莉·勃朗特的诗篇
包括王尔德的警句集与艾米莉·勃朗特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