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焱
太阳即将毁灭,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地球联合政府决定将地球以物理方式推离,开启一个移民新太阳系的漫长流浪征程。然而,计划开始不久,受木星引力影响,地球即将撞上木星,地球毁灭倒计时开始。不甘于生活在地下城、渴望地面新世界的少年刘启和妹妹韩朵朵及寻找两个外孙的姥爷韩子昂,与运送火石的救援队相遇,共同经历这一灾难,并在众人的帮助和刘启父亲、航天员刘培强的自我牺牲下,成功点燃木星,依靠木星冲击波将地球推离从而拯救地球。
这就是2019年春节档黑马电影《流浪地球》的主要内容。两个小时观影下来,恢宏、大气、磅礴,又饱含对人类个体不屈不挠奋战精神的赞扬。不愧被誉为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奠基之作,是一次理想主义的胜利。
一般来说,在好莱坞电影里,地球遭遇灭顶之灾时通常有两种解决办法:超级英雄解救全人类,或者建造诺亚方舟带部分人类逃出地球。迥异于好莱坞电影的叙事表达,《流浪地球》却把地球变成宇宙飞船,带着地球去流浪。西方人无法理解:“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你们逃跑都得带着地球?”其实,这一极度浪漫的行为,是国人对故土和家园情感的深沉表达。地球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特殊含义,她象征着人类全部的生活、文化和历史,是最本源的东西。正如刘慈欣所说:“太空航行是一种离开本源文化去流浪的情结,如果把地球变成宇宙飞船,就有了更深的含义——我们不是在流浪,依然和我们古老的文化在一起。”
同时,《流浪地球》也蕴含着我们向世界宣扬中国价值观的基本立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著名经济学家何帆将中美两个大国未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平衡状态喻为“鲸鲨生态”:鲸鱼灭不了鲨鱼,鲨鱼也灭不了鲸鱼,但不论是鲸鱼还是鲨鱼,都要更关注海洋这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为了让中美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平衡,必须找到两国都要面临的挑战。这个挑战必须同时具备两个特点:一,挑战来自人类之外;二,挑战足够大,以至于需要中美两国联手来应对。何帆给出他认为最有可能成为候选者的挑战是AI,即人工智能。
其实,《流浪地球》给出的回答更具警醒作用。在不可改变的天灾面前,狭义民族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的讨论毫无价值。“那一刻”足以让全部地球人联合成一个共同体。
电影中最触动我的一句话是:“那时候,还没有人关心太阳,大家都只关心一种叫做钱的东西。”当人类只执着于眼前的苟且,没有诗和远方,不曾抬头仰望星空,无异于宇宙里的一粒尘埃,卑微、渺小,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罗素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庆幸的是,我们还有刘慈欣、还有郭帆,还有千千万万个如他们一样在低头走路的同时依然抬头看天的人。他们给予我们警醒,也给予我们希望。
(作者系厦门大学文学博士)
新闻推荐
南都讯记者吴嘉骏据《好莱坞报道者》消息,好莱坞知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正在协商加盟漫威新片《永恒族》(TheEtern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