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科技节目面临着“有口碑,热度不足”的尴尬境地,“门槛高、看不懂、乐趣少”的观看体验对节目传播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了走出“叫好不叫座”的困局,科技综艺节目一方面在政策支持下,纷纷登陆周末黄金档,将大众的闲暇时间转化为“充电时间”,另一方面,通过节目自身的革新提升专业性和通俗性,扩大传播效力。
近几年,包括《机智过人》《机会来了》《我是未来》《加油!向未来》等在内的科技综艺节目在人工智能、科学竞技等方向上努力,从内容和形式等层面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总的来说,现今荧屏上泛科技类节目不再拘泥于早期单一枯燥的科学实验,而是融入了真人秀、脱口秀、益智竞技、魔术等多种综艺元素,节目形态更加丰满、更具可看性。一方面,娱乐化的综艺手段有助于消除观众对于科学的距离感,使不同年龄、性别、阶层的观众能够打破知识鸿沟,以趣味性的方式走进科学,了解科学;另一方面,科技的电视化呈现大多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冲击感,对观众而言无疑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近两年泛科技类节目的热播与走红,使“人工智能”“引力波”“云计算”“无人机”等科技语汇经过电视化传播与多媒体共振逐渐走进国民视野,成为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的有力引擎。
《智造将来》的“暖科技”路线则为科技题材的表达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口。为了削弱“硬核综艺”的距离感,节目在内容选择上侧重于帮助人们建设美好生活的科技项目。不论是节目开始时,帮助行动障碍夫妇行走的“P帕系统”,还是后期节目中,让听障人士能够正常与人交流的科技,节目主要选择了能够对普通人生活产生影响的科技项目,用贴合现实的方式引导观众“读懂科技”。随着一个个科研人员登上舞台,越来越多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科技产品走进大众视野,大众对“中国智造”的认知也因此逐渐丰富起来。“科技让弱者变强,让强者更有爱的力量。”小到人物故事,大到民生公益,节目由点及面地传播“暖科技”概念。
综合
新闻推荐
Selina与张轩睿甜蜜出游。信息时报讯(记者蔡慕嘉)芒果TV自制综艺《女儿们的恋爱》自开播以来热度居高不下。节目中,Se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