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在自己的原创歌曲专场音乐会上致辞。王琦供图
在家中创作的王琦。王琦供图
王立平(左)与王琦。王琦供图
“踏一阵鼓点,任激情萌动,巾帼的风采擎起南粤的天空。燃一颗火种,看赛场如风,青春的背影化作南粤的彩虹……”2018年10月18日晚,一首《南粤飞虹》拉开了“2018年东莞市青年艺术家圆梦行动——王琦原创歌曲专场音乐会”的序幕。本次音乐会是“艺起来——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的活动之一,展示、回顾了2018年7月入选该计划的王琦的歌词创作成果。演出当晚星光熠熠,尽显岭南风情。
2005年,刚刚结束“北漂”的王琦正在寻找自己追梦之旅的新起点,他将目光锁定在了南方。当时,与他书信合作多年的东莞作曲家邀请他来到东莞,一起来“玩”音乐。令王琦没想到的是,这一“玩”就是13年。
作为一个以开放和包容著称的城市,东莞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提供了众多机会,作为其中的一员,王琦也用自己十多年的歌词创作,为东莞创造着新的可能。
文:李彤晖万佩珊龚艺超
持梦走天涯
开始“北漂”时,王琦已近而立之年。有一天,他呆坐在北京某公园的长椅上,想到自己孤身在外,居无定所,感到前路一片茫然。百感交集之下,他写了一首名为《城市屋檐下》的歌词,自认为这首饱含真情的歌词很不错,便拿给《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曲作者生茂,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指导与教诲。生茂并没有认同王琦作品,但这次否定解答了王琦艺术生涯最重要的问题——歌词该怎么写。
“我应该算半个"北漂",虽然没有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情况,但与之前安逸的生活相比,在北京的日子苦了很多,心里没有着落,感到很孤独。”近30岁才“北漂”的王琦,并不是没有后悔过。在毅然辞去家乡的工作之前,他的生活可谓一帆风顺,所以他时常会对自己的北漂决定感到迷惘。但他总能很快地振作起来,拿出那份早已列好的名单,上面写着王莘、闫肃、车行等中国著名词、曲作家。尽可能地拜访他们,这是王琦为自己第二次北京之行定下的目标。
王琦出生于江苏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勤奋好学的他从学业到工作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大学毕业后,王琦被分配到一所中学,当了7年语文教师。这期间,他在30多家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了近百首歌词作品,被当地多家媒体关注并跟踪报道,破格从学校调动到邳州市文化馆。照王琦的话来说,当时他在家乡也算小有名气,所以不免有些“飘飘然”。但时任民进中央副主席、作曲家王立平突然向他发出的进京邀请,彻底改变了王琦的人生轨迹。
2003年,王立平深受王琦发表在《词刊》上的一首歌词的感染,为其谱曲成歌,并委托杂志社的编辑邀请王琦进京与他交流。收到邀请信后,王琦又惊又喜,即刻收拾行囊,前往北京。
“听君一席说,胜读十年书。”与王立平的这次会面,不仅让王琦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创作经验,更为他解答了自己对于未来的迷惘。“别把视野局限在你的家乡,一定要趁着年轻走出去,一定要去沿海城市看看。”王立平“走出去”的建议犹如魔咒一般萦绕在王琦耳边。经过一番思考过后,王琦辞掉了家乡的工作,计划先去北京拜访中国著名词、曲作家,再到南方,追寻自己的歌词梦想。
虽然手握着一长串中国著名词、曲作家的名单,但王琦从没想过该怎么找到他们。“凭借着一股莽劲,我居然都差不多拜访完了。”王琦记得很清楚,生茂当时住在北京某军区大院内,几经波折才找到他家。生茂看着眼前这名立志作词的年轻人就这么找上门来,觉得颇为有趣,亲切地接待王琦到他家住了几天,共同探讨歌词的创作。
生茂告诉王琦,他的歌词有很多诗的影子,听众很难理解他想要表达的意思。生茂说:“歌词是一种很直白的,但又很有诗的韵味的文字,例如《五星红旗》《学习雷锋好榜样》《儿行千里》等经典歌曲。这些歌词不识字的老奶奶都能听懂。”
经过生茂的点拨,王琦开始改变自己歌词创作的观念与方法,不再追求唯美、晦涩的朦胧美感,而是通过最简单直白的文字组合,找寻最美的诗歌韵律。
拜访王莘(《歌唱祖国》作曲)时,老人已因病卧床不起,但对于王琦的探访感到非常高兴,两人合作了一首名为《今天》的歌曲。在创作的过程中,王莘再三修改王琦绕来绕去的歌词,没有表现出丝毫厌倦。现在回忆起恩师们的创作态度,王琦似乎明白了,也许这就是自己与他们的差距。
“很多前辈都有每天写一首歌词的习惯,写了二三十年才能唱红那么几首,像我这么低产的歌词作者,火遍全国的可能性就更小了。”王琦笑着说道。其实他很清楚,时代变了,如今再想让每家每户的收音机、电视机里播放同一首歌,几乎不可能。
蓦然回首,仍是追梦人
王琦与歌词有种难言的缘分,他在《词刊》发表过很多作品后,才知道自己写的像诗一样的东西叫歌词。
“学生时代我经常抄写歌词,但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些东西是歌词,一直当它是诗的一种变体。”当王琦说起因何开始歌词写作时,他微皱眉头苦笑了片刻,回忆道,高中时他突然收到一封杂志的回信,里面是一位作曲家根据他的作品创作的乐谱,这时他才知道自己写的东西原来是歌词,能被谱曲成歌。
写作一直是王琦的业余爱好,学生时代的他什么都写,诗歌、小说、散文均在当时的各类报刊发表,并且还能拿到些稿费。虽然当时的稿费只有三五块钱,但已足够他一周的生活费用。对于一名中学生来说,发表作品带给王琦莫大的成就感,这让他愈发喜欢写作。
那时的王琦既不识谱,也没法通过网络查询资料,难以想象音乐是如何创作出来的,觉得自己能发表作品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毫不在意自己投向的是诗刊还是词刊。
“诗与歌词有相通的地方,但也有很大的不同。”如今的王琦已对诗和歌词的异同有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现代诗的思维跳跃性较大,有些共同的特点,比如非逻辑性、非理性,给人一种抽象的美感。但歌词更实在、朴实,更讲究押韵。
高中时,王琦曾把自己写的诗给同学看,不料收到同学们的回复:“你写这些谁懂啊,一会天上一会地下的。”但同学们一读王琦的歌词都说很好,既优美又能看懂。久而久之,王琦开始倾向于歌词写作。
“歌词的最上品,是看上去非常简单直白的文字,但别人谁都写不出来的经典。”随着自身创作水平的精进,王琦发现,歌词就是用直白通俗的语言组讲出最深刻的道理,讲究韵脚,追求一种画面感。“例如车行的《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王琦说,真正能留住的作品都是人们真实感情的寄托,作词家也是老百姓,矫揉造作的套路之作,很快会被人们遗忘。
获得东莞市2012首届原创音乐大赛金奖的作品《小小的幸福》,正是王琦追求歌词意境的实践作品。在这首作品中,王琦用“灯光牵引着回家的路,饭菜又染香整间小屋,温馨滋润着一天劳累,爱让眷恋风雨无阻。”短短四句话营造出了一个普通人温馨的日常生活,而这种小小的幸福,正是来自于王琦平日生活里的感受。
3本诗集,近千首歌词,蓦然回首,王琦已创作了20多年的歌词,但他翻看自己的作品时,却常常感到汗颜。“每当我完成一首词,或者新出一本词集时,会觉得非常不错。但稍微过一段时间再看,每首词都有我不满的地方。”王琦总是把自己的词集藏着掖着,不好意思拿给别人看。对于现在的王琦来说,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仍是他所追求的目标,他一直在追梦的路上。
享受创作的过程
相较于结果,王琦更喜欢创作的过程。做任何事,他都能乐在其中。
前不久,王琦带着家人尝试了湖南名菜麻辣小龙虾,吃过后觉得对味,立即采购相关食材,回家烹饪,刷刷洗洗折腾了一上午。虽然最后的味道有些不尽人意,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烹饪过程也让他乐在其中。
其实,这只是王琦对抗无聊的手段之一。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要打发的时间。除了烹饪,王琦还有看剧、喝茶、阅读、旅游等爱好,歌词写作也是王琦的爱好之一。除了“作词人”的身份,王琦还凭借过硬的写作功底,成为了舞台活动的策划与撰稿。
来到东莞后,王琦开始一边追梦一边谋生,歌写了很多首,但钱包却不见鼓。苦闷的他经常去好友陈永堂的茶店喝茶。“他不复杂,每次来我公司找我喝茶聊天,他的心事便会一览无余,我也乐于帮他渡过难关。后来他开办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参与一些政府的大型演出活动,境况才慢慢好转。”陈永堂说,王琦肯定没有想过做老板赚大钱,因为常年对创作的投入让他失去了很多赚钱的机会。
2006年,王琦向广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组委会投去自己的两首原创歌曲《青春燃起来》与《超越》,备受专家组好评,并入围4首主题曲中的两首。凭借合适的舞台,王琦的名字迅速传遍了东莞音乐界,越来越多的活动邀他写歌撰稿,“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开幕式、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音乐决赛开幕式、第四届全国妇女健身活动展示大赛开幕式、广东省第四届音乐舞蹈花会……王琦已经为160余场大型活动撰写稿件与主题歌。
忙起来的王琦开始愈发珍惜自己的闲暇时间。对他来说,废寝忘食的状态下很难创作出好的作品。他经常能从自己的爱好中获得灵感。“看电视剧也是一种学习。”王琦说,电视剧的台词是贴近人们生活的语言,里面总能冒出一些启发他灵感的句子。
为了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王琦从他能接触的所有文字中“充电”,报纸、杂志、名著,阅读与记录是他每天必须要做的事。他有数十本笔记散落在家里、车上以及办公室,以确保自己能随时记录灵感。
为儿童写歌
“孩子们很多年都没有新歌唱了。”身为一位父亲,王琦对校园广播放的《燃烧我的卡路里》《我们一起学猫叫》等流行歌曲颇有微词。
成人歌曲并不适合儿童,但好的儿歌创作却越来越少,孩子们还在唱几十年前的歌曲。近年来,王琦通过为《美丽东莞》等60多首少儿歌曲填词,接触到儿歌创作领域,发现不少优秀的儿歌创作者因为种种原因相继离开这个领域。
“作为有能力写歌的人,我有责任为后代留点好歌。”王琦说,他已联手东莞著名作曲家崔臻和,希望能为儿童创作出几首优秀的作品。对于王琦来说,儿歌创作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想写出符合儿童心理的歌词,他还需要更多的实践与探索。
闲来无事时,王琦就泡在孩子堆里,通过与他们玩闹、聆听他们的烦恼,慢慢摸索出了一些当代儿童的心理。“现在的小孩都很有想法,不喜欢常规严肃的词。”王琦时常把创作的歌词念给孩子们听,他尊重孩子们的口味,希望能写出孩子们感兴趣的歌词。
“作业写不写,老师说了算。游戏做不做,同学说了算。电视看不看,妈妈说了算。我的老天爷,你说该怎么办,我自己的事情,我说了全不算。”
这首《谁说了算》是王琦与崔臻和共同创作的最新作品,看似简单的歌曲却用去了两人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给崔臻和发过很多版本,但他总说你的歌词太成人化了,再改一改。”王琦也对自己先前的作品并不满意,稿子都写了十多页,依然毫无头绪。
某天晚上,烦躁的王琦打开电视,一句台词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生活到底是谁说了算,是现实。”王琦奔进书房,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谁说了算》的歌词,并发给崔臻和。简单、童真又带点无奈的歌词使崔臻和也有了灵感,再过10分钟,王琦便收到《谁说了算》的曲谱。
王琦认为,儿童歌曲一定要充满童真和想象力,这需要一些灵感的帮助。“老师的训导有特点,那几句话能重复一万遍。老妈的唠叨很长篇,从早到晚总也说不完。谁能给耳朵装个开关,想听就听,不想听就关……”这首《给耳朵装个开关》是王琦为“少儿歌曲创作活动基地”创作的一首歌曲,再现了小孩面对长辈唠叨时的无奈,家长们听到这首歌也不禁会心一笑。这首歌荣获广东省中小学最美校园歌曲大赛特等奖,也入选了第五批全国创新少儿歌曲名单。
近来,东莞越发重视少儿歌词创作,陆续成立东莞少儿歌曲创作基地,举办东莞童谣创作大赛等系列活动,王琦也受邀为小作词人们授课。他谈道:“东莞有着培育作词人的良好土壤,但少儿创作歌词还是作为兴趣为好,不必过早将作词定性为今后发展的方向。”未来,儿歌创作仍将是王琦工作计划的重要部分,他表示会继续钻研,用歌词为儿童发声。
■人物名片
王琦(笔名王奇),籍贯江苏,现就职于东莞市茶山镇宣教文体局。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广东省年度优秀音乐家,“艺起来——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推广对象。曾在中国音协《歌曲》《词刊》《儿童音乐》等主流音乐期刊上发表作品500余件。出版有词集《我也曾经来过》《憧憬》《南粤飞虹》,歌曲专辑《梦在这里开花》等。歌词先后被王莘、王立平、生茂、姜春阳、羊鸣等众多作曲家谱曲,并被杨洪基、雷佳、王丽达、黑鸭子组合、王宏伟、吕继宏等歌唱家演唱。他的20多部作品曾在CCTV—3、CCTV—7、北京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广东卫视等展播,获国家级、省级奖项20余项,先后4次获得东莞市文化精品专项资金扶持。
新闻推荐
钢琴家郎朗2019年全新专辑《钢琴书》(如上图)近日在全球发行。郎朗介绍“新专辑《钢琴书》很容易听懂,可以说接受门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