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姓名大数据报告《2019姓名全景报告——中国人起名质量首次量化揭示》显示,2018年新生儿热度最高的名字分别是“子墨”(男娃)和“一诺”(女娃)。此外,2014年以来,新生儿尝试“新复姓”即父姓+母姓的比例也有所增长。
“子墨”是我曾经用过的一个笔名, “李”字拆开来为“木子”,但“木子”毕竟太普通,遂倒过来为“子木”,亦觉不佳。再取谐音为“子墨”,毕竟我从事的乃传统意义上的笔墨职业,于是一锤定音。没想到,英雄所见略同啊,颇为文雅的“子墨”竟然成为热度最高名字,又让我产生跌入另一种窠臼之感。
但是,正如报道所说,“那个超过30万人叫"张伟"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名字作为一个行走的符号,往往蕴含着父母的价值观,是一个时代的微观层面的文化切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名字里以“刚”“强”“国”居多;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军”“勇”“卫”等又成为高频词。这样的名字,像那个年代的服装一样,生硬有余而美感不足。
从近些年出现的“轩”“涵”“梓” “沐”“兮”等高频名字中,我们不难看出,新生儿的取名品质在不断提升,这些雅致、美好、有温度的名字,某种程度上也在优化我们的文化生态。或者说,它也是这些年来我们努力构建书香社会的一种折射。
报道称,女娃家长近三年最想起的四字名,都是“杨柳依依”,而其出处是中国第一部诗歌典籍《诗经》。近年来,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品读诗词之风,应该也影响了一些年轻父母。此外,一个有意味的现象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包容度越大,取名也越有文化含量以及多样性。
至于新生儿“新复姓”,这固然有男女平等之意,应也有避免重名的考量——在这里我想顺便说一下的是,不要嘲笑那些为孩子取生僻名字的人,也不必为新的重名现象而讶异。人口基数这么大,我们需要在意的不是重名,而是重的什么名。
新闻推荐
《奔跑吧》成员体验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本报综合报道浙江卫视全新一季《奔跑吧》已于前天21:10热血回归。本季《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