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者联盟最终篇》的热潮终于在5月的尾声划上休止符。虽然这部大片的票房让其他影片望尘莫及,但当中一部小众电影却点燃了另一火苗,成为影院“黑马”。以家庭伦理为题材的电影《何以为家》在国内上映4天累计票房已突破八千万,如今票房已破三亿。黎巴嫩小众电影《何以为家》以儿童视角切入,通过半纪录的形式对无户籍非法难民群体进行了真实刻画,该片曾获得第71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以及第91届奥斯卡和第76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双提名。虽然引进中国时间虽有些延迟,更碰上了大热片《复仇者联盟》,但看完的观众纷纷表示,影片直面对原生家庭的控诉和反思,影片中好几个场景都让人潸然泪下,过后久久不能平静。
《何以为家》的出现让笔者想起了去年一部争议较大的中国家庭伦理电影——《狗十三》,这部电影完成于2014年,却推迟到2018年才登上大屏幕。剧情以深刻的方式展现了年轻女孩在家中迎来期待已久的儿子后,复杂的内心和情感世界。它聚焦中国式“爱的教育”,用极其生活化的方式描摹出一个女孩的成长历程。
这种少有的直面现今中国家庭内核的题材在影院比较少见,所以,《狗十三》能引起如此大反响也不无道理。一直以来,有关家庭类题材的作品出现在大屏幕可谓少之又少,且大部分主旋律都是“家和万事兴”的传统理念。纵观国外,像日本,擅长拍摄该类题材的导演的是枝裕和,却敢于揭开现今家庭的“伤疤”:《无人知晓》,讲述被母亲抛弃的孩子们的成长生活;此次亚洲影视周展映的《海街日记》讲述四姐妹跟父亲的关系;《如父如子》讲述的有关养育之恩与亲情的两难选择;去年的《小偷家族》,讲述的是毫无亲情却有着比血缘更深的羁绊,引爆观众泪点。这些家庭题材电影超越了生活中的平淡,揭露社会问题,这也许是我们这些“小打小闹”的家庭题材影视所缺乏的。正如导演是枝裕和说过的:“若电影不超越平淡,那就不足以对这虚度了的寡淡生活浪漫化地抗议。”因此,我们不应该美化电影所营造的美化家庭生活,而是深入到群众中,了解生活,把生活的这些“日常化”带到大屏幕,才会涌现出更多像《狗十三》这样的现实主义电影作品。 伍颖欣
新闻推荐
《都挺好》海报本报综合报道5月23日下午,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组委会在北京公布了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