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
□周思明
文言文不适合表情达意
2001年高考命题作文要求考生以诚信为话题写一个故事,一个叫蒋昕捷的高中学生凭借对三国故事的熟悉,编撰了一个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故事,故事采用了拟人手法,让赤兔马开口说话,此为该文章的亮点之一,但它还有一个亮点,或者说绝活儿,就是作者剑走偏锋,不按常规出牌,采用的是时下中学生乃至广大成年人都望而生畏的文言文写法,可以肯定的是,判卷老师是被这个亮点或绝活儿给震住了,乃至拍案叫绝,认定该文是“旷世佳作”。据作者自己回忆,当时就知道这文章会火,监考老师基本上一直站在他旁边,与其说是在监督他怕他作弊,毋宁说是被他的文采吸引住了。接下来的结果是,这篇文章得了满分!据说当年几个影视剧创作人从《赤兔之死》这篇文章得到启发,于是找来编剧高峰、李森祥,创作了电视剧《王中王》,罗嘉良、黄海冰、蒋勤勤、尤勇等当红明星联袂主演,反响不俗。
无独有偶,2016年,江苏高考以《绿色生活》作为作文题目,一个名为王云飞的考生,也是用文言文写的,令人叫绝的是,这篇文言文作文较之15年前的蒋昕捷难度更大,乃以通篇骈体古文的方式完成,连阅卷老师看了都自愧不如。据说他读到此文时满腹狐疑,将之视作“怀疑卷”提交给专家组。南京市语文基础知识阅卷组组长、古典文献学专家吴新江看完全篇后,仅对文章注释就写了4页纸,以致当地媒体集体搜寻这名“古文奇才”。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也对这名考生高度赞扬:“以他现在的文化修养完全可以被破格录取!”更有专家表示:“《赤兔之死》虽然是用文言文写作,但毕竟是‘三国体’,而这位考生则是纯正文言文,修养的确很深,直接读古文献的硕士都没问题。”
以上两个特例,的确令人惊艳。但我要说的是,文言文写作不宜提倡,更不应受到鼓励。高考判卷老师判给个别高考生文言文作文满分,意味着对该考生古文写作能力的承认,对此类学有专长的考生给以特别培养也很必要,但文言文写作不宜做大面积的推广。道理很简单,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文言文不适合表情达意。联想到近年来国内文化界刮起的一股“复古风”,比如“国学热”中的儒学热、读经热、祭祀热、私塾热、修家谱热、繁体字热,等等。热爱传统文化是一件好事,但“世殊事异,事异备变”,对此,保持一份警惕是必要的,更要防止借弘扬传统文化让一些消极落后的东西沉渣泛起,死灰复燃。
增加学习的时间成本
为什么文言文写作不宜大面积推广呢?最根本、最关键的原因是,文言文艰涩、繁复,写作者难,阅读者也难,可谓菜篮子里面装泥鳅——左拦(难)右也拦(难)!这种所写非所想、对牛弹钢琴,阻碍理解与传播的文言文语体,实在是故作高深,衣锦夜行,不仅让西方人看了头痛,也让中国人用得艰难。当然,从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角度看,文言文自有其存在的价值,是历史文化的根基形态表现,也确实需要一部分专门人才进行专业研究,甚至让现在的青少年适当了解和掌握也是必要的。但是从传播思想的便利性看,文言文无疑是一种过时的语言形态,用白话文取而代之乃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世界所需、国家所需、时代所需、民众所需。置身于全球化的21世纪,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需求和趋势考虑,文言文也不适合中西方文化相互的衔接与交流。中国古文的句子一般都很简短,纵然像蓝公武译《纯粹理性批判》那样强行用文言文翻译出长句,也不得不为了符合文言文的阅读习惯而作出一定程度上的拆分或句式修改。这么做,很可能会导致原文之意被歪曲。相比之下,还是白话文比较容易与西方文化话语交流、沟通。
另一个原因是,文言文学习成本过高,尤其是那些一味追求模仿秦汉文风的做法,以及作为文言文最基础构成的繁体字书写,较之白话文和简体字,会大大增加学习的时间、精力成本和掌握运用的难度。这也正是鲁迅生前极力反对青年钻故纸堆、学用古文的原因。鲁迅深知文言文的害处,他带头摈弃古文写作,写出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启发和鼓励青年从古文囚笼中冲决出来。他力主青少年少读或者简直不读中国(古)书,他说这是他“用许多苦痛换来的真话,决不是聊且快意,或什么玩笑、愤激之辞”。鲁迅《写在〈坟〉后面》一文中批评道:“现在呢,思想上且不说,便是文辞,许多青年作者又在古文、诗词中摘些好看而难懂的字面,作为变戏法的手巾,来装潢自己的作品了。”对此,他特别提醒:“我不知道这和劝读古文说可有相关,但正在复古,也就是新文艺的试行自杀,是显而易见的。”
制图:温亮
新闻推荐
新快报讯记者曾乐报道继极具经营天赋的张梓琳、“哈哈少女”金晨之后,《大叔小馆》本周迎来董璇和郭麒麟两位外援。节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