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对象:《千与千寻》
播出平台:6月21日
文/枣红马
多年以后再次重温《千与千寻》,仍然会被打动,就和所有经典电影一样,经典动画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宫崎骏精致的画风固然是经典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或许还是经得起细品的人物、故事以及耐人寻味可以有多重解读的主题。
看电影当然不是做解析题,但随着阅历增长,能在同一部片子中看到更多的体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这次看完《千与千寻》之后特意翻了些资料,读到关于宫崎骏创作这部动画的背景,感觉找到了一种新的解读方式。
有资料称,《千与千寻》于2001年在日本上映,影片制作于世纪之交,千寻出生于1991年,而1991年到2001年,日本处在长期的经济停滞期,被称作“失去的十年”,在这期间长大的日本孩子被称作“迷失的一代”。影片开头一个细节是,千寻爸妈开车去新家,其中一个路标指示的是国道21号,这或许暗示的是当时日本正在跨入21世纪。因此也有影评称,这部动画是宫崎骏用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来呈现当代日本应该怎样寻找出路。
宫崎骏在谈到这部作品时说,他创作过很多给小朋友的动画片,但是没有一部是给10岁左右的女孩创作的,他希望能为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做点什么。电影中的“神秘之城”是根据江户东京建筑园描绘的,宫崎骏的童年经常在那儿玩耍,温泉大浴场则是来自他的童年想象:“小时候我到过一所日式浴场,布置非常特别,令我印象难忘。有一次我忽发奇想:一个专为神仙而设的浴场必定更有趣吧!”
《千与千寻》的有意思正在于,你既可以从10岁孩子的角度去观看这个故事,也可以用成年人的目光去打量故事背后的寓意。年少时看这部片子,会憎恨压榨千寻的汤婆婆,会感叹白龙和千寻的情谊,也会心疼父母完全不顾千寻,擅自决定要走进那个黑乎乎的隧道。如今再看这部片子,看到的处处是成人世界的残酷法则——贪婪会把人变成猪,不工作就没有一席之地,在欲望的大染缸里连无脸男也难以幸免……
无论是千寻、白龙,还是汤婆婆、无脸男,每个角色都能让不同的观众看到自己的理解。曾经只看到无脸男的孤独,如今更慨叹他的不知从何而来,最终到哪儿去。一直“透明”的无脸男,只有千寻看到了他并放他进汤屋;所有人都觊觎他的金子,只有千寻说“我不要”;无脸男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往何处去,但很多时候,现代人不正是活得像这位透明的无脸男吗?
不管怎样解读,善良的千寻总会给你最后的抚慰。从小被父母宠爱的孩子,在经历了复杂险恶的世界后,最终成长为坚强懂事的女孩,而那份纯真和善意仍在。
新闻推荐
爱在《江南》烟雨中 动画电影《江南》7月亮相CCG EXPO
动画电影《江南》剧照。作为近年来国漫代表之一的动画电影《江南》,将于7月2日启幕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