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最近大热,影片讲述了“问题少年”马飞在父亲马皓文因材施教的培养下,成长为可造之才的故事。除了令人泪目的父子情,影片全程贯穿的教育理念,也折射出不少对当今家庭教育及校园教育的思考。
家庭和学校给孩子的爱,不应该功利
电影里,马飞因为不按时完成作业、看课外书等要被教导主任阎主任开除。父亲马皓文与阎主任打赌,马飞初一结束后的期末考试一定能进入年级前十。就是这个时候,马皓文对阎主任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概念。
“影片中的学校教育有些极端,其实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冲突。如今,学校也鼓励孩子多元化发展,鼓励人人要有兴趣爱好,要有第二课堂,并不"唯分数论"。”光明中学向香梅老师说,父亲尊重孩子兴趣这一点值得肯定。面对大多数人眼中的“问题少年”,需要学校和家长倾注更多的爱。
向香梅认为,孩子用不正确的方式对抗大人,此时要找到孩子的反抗根源。比如马飞不爱学习,不能一味强迫,而是要好好和孩子沟通,倾听孩子心声。像影片中的马皓文一样,耐心等待,给孩子多一点关注,当你真诚去关爱他,孩子能感受到。
向香梅提醒,学校和家庭给孩子的爱要有方法,有些爱是带有功利性的,如老师为了班级不扣分而关心学生,家长为了孩子成绩好有面子等。“一定要发自内心爱孩子。”
遇见有爱心的老师,孩子更有希望逆袭
从小被唤作“缺根弦”的马飞觉得自己不是读书那块料,继而自暴自弃。马飞之所以有这样的心理,一方面,他是在缺失父爱的情况下长大;另一方面,马飞妈妈也一直觉得自家孩子比别人笨。除此之外,包括邻居、同伴等都不看好马飞,可以说,马飞一直在被打压、被否定的环境中长大。
向香梅认为,现实中这种长期被负面话语伤害的孩子不少见,家庭很难真正让孩子改变,学校的力量也很弱小,只有遇到能走进他心灵的老师,孩子才有希望逆袭。教育需要契机,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至关重要。
影片中,马飞班主任偷拿试卷为马飞的分数“正名”、去马飞家家访等都体现了一个老师不愿意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对于问题学生,家访尤为重要。“现在教育生态复杂,孩子犯点小错,老师喜欢请家长,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家长,容易导致反效果。即孩子要么恨家长,要么恨老师。”
向香梅认为,班主任要想深层次了解学生的动态,可以去学生家家访。“把家长请到学校和去家访,地点不一样,感受也天差地别。一个是被老师训,一个是沟通,后者效果更好,且去家访可以观察到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向香梅建议,班主任家访不是说去学生家庭看看就行,要提前做好功课。
家长焦躁“抢跑”
不如帮孩子找内在驱动力
无论面对什么困难与绝境,父亲马皓文都会真诚地相信马飞:“你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对孩子的相信是这部影片最打动人心之处。
对此,资深亲子导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刘阳认为,父亲是孩子力量的源泉,经常得到父亲认可、欣赏、赞美的孩子会很有力量,抗挫折能力比较强。“受原生家庭影响,有些家庭还在沿袭,"不打不成才"等不科学的教育思维,教育孩子的模式很容易代际复制。只有父母不断学习新教育理念,斩断原生家庭教育模式的链条,才会有新的未来。”
影片中马飞继父经济条件宽裕,马飞妈妈因此对孩子成长有更高期待。刘阳说,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为社会精英,能比别人跑得更快,一旦有家长提前让孩子补习,就会引发更多家长的焦虑,导致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报大量补习班,剥夺了孩子本该有的快乐童年。这种无限制“抢跑”的竞争焦虑,会转嫁到孩子身上,让家长变得急功近利。
“影片中的爸爸就比较淡定,他看待孩子的成长眼光很长远。”刘阳说,马皓文一直告诉孩子,做你喜欢做的事情,梦想就像箭靶子一样,一定找到那个靶心。爸爸从孩子的内在去找驱动力,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此外,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爸爸也用他自己的人生,给孩子做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新闻推荐
这个各地传来高温警报的暑假,被“哪吒”又点了一把火。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自7月26日上映以来,不断刷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