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和他的系列作品
1985年9月21日,头大如斗的台湾武侠小说家古龙离开了人世,他的生前好友倪匡说“人间无古龙,心中有古龙”。有人说,只有在醉眼朦胧之中,古龙才能写出那些满纸芬芳的武侠故事。古龙逝去三十多年,让我们重温古龙文字江湖里的刀光剑影,做一回白日梦。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的阅读信息还是比较落后的,当时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正大行其道,金庸的作品也才刚刚传进来,更别说古龙了。后来我无意中读到楚留香系列,才知道还有一位如此才华横溢的武侠小说家——古龙先生。相见恨晚,从此开始收集他的作品,沉迷于古龙的武侠世界而不能自拔。
流星闪耀,光芒万丈
古龙,原名熊耀华,籍贯江西,1938年6月7日生于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家。代表作有《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楚留香》等。古龙把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武侠小说,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开创了武侠小说新的方向。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静脉出血,古龙在台湾去世,终年48岁。
古龙乃是台湾淡江英专(即淡江大学前身)毕业。少年时期便嗜读古今武侠小说及西洋文学作品,1955年,在《晨光》杂志发表小说《从北国到南国》,笔名古龙,开始了他的职业写作生涯。一般多以为他是受到日本作家吉川英治、英国作家大仲马和小仲马、美国海明威、杰克伦敦的影响启迪。故能融汇中西文学,后来居上,且别开武侠小说新境界。
1960年,出版武侠处女作《苍穹神剑》,当时台湾创作武侠小说的作者极多,而古龙随后推出的几部作品,譬如《月异星邪》《剑气书香》《湘妃剑》《剑毒梅香》《孤星传》皆模仿前人套路,没有个人的风格。从结构、技巧到人物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不过这段时间,古龙开始阅读大量的西方文学,对其以后的写作影响极大,西方存在主义的思想成为古龙武侠的核心。
1965年,古龙推出《大旗英雄传》与《武林外史》,成为他的创作转折点。这两部小说的出现,标志着古龙的武侠小说走向成熟,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大旗英雄传》里的大侠铁中棠,是古龙武侠小说里第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而《武林外史》的沈浪、王怜花虽然一正一邪,两人却有着惺惺相惜的尊重,这个写作模式在古龙后来的多部作品里屡有出现。
1967年《绝代双骄》的问世,在古龙武侠小说创作道路上树立了一块丰碑。在这部近百万字的长篇武侠作品中,古龙天才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其出场人物多达百人,气魄之大,场面之大,结构之严谨,皆为古龙以往作品所罕见,摊放在武侠小说史上,亦不多见。整部作品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既有惊心动魄的江湖纷争,又有儿女情长的感情纠结。
以1970年出版的《多情剑客无情剑》为标志,古龙的武侠小说创作进入全盛期,《萧十一郎》《流星蝴蝶剑》《楚留香系列》《陆小凤传奇》《欢乐英雄》等等,展现了古龙武侠“求新、求变、求突破”的艺术追求,开创了武侠小说的新格局。在这些作品里,创作出了一系列人们耳熟能详的武侠人物,譬如李寻欢、楚留香、陆小凤、萧十一郎。
1974年,《天涯明月刀》的失败,表明古龙创作进入衰退期,这一时期的作品《边城浪子》《九月鹰飞》《白玉老虎》《三少爷的剑》与全盛期的成熟相比,大为逊色。这段时间,古龙个人生活遭受剧变,吟风阁被砍,离婚,一系列的生活波折让古龙的创作力不从心。1984年,《猎鹰赌局》出版,乃是古龙的绝笔,古龙武侠小说的创作走到尽头。
求新求变,打破常规
古龙早期的作品不脱传统武侠小说的风格,笔法与意境上均无甚可观,这与金庸早期的成熟作《书剑恩仇录》完全不能相比。1964年,古龙写出《浣花洗剑录》,树立了自己的新派武侠风格,刻画人性,阐释生命哲理,以武学之道展现内心的成长,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写下了《武林外史》《绝代双骄》《多情剑客无情剑》《楚留香》《陆小风传奇》《欢乐英雄》《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等传世之作,成为金庸之后的另一位武侠大家。
古龙的才华在于中篇创作,他对长篇的把握力不从心。《绝代双骄》《楚留香》《陆小风传奇》都是中篇故事聚合在一起的,与金庸那种气势逼人的长篇相比,确实有很大的距离。金庸的长篇,越到后来气势越足,往往四册篇幅的小说,第三册末结构还在继续展开,可是到了第四册,峰回路转,一一收拾干净,结束有力。古龙的雄心是写一组“大武侠系列”,但往往在一部长篇之内就出现了结构上的缺陷,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
古龙创作小说的原则是:求新求变,打破常规。对武侠小说的文体、情节、语言甚至意境,古龙都作了大胆而可贵的尝试,力图突破已有的小说格局,创造出新的天地。连金庸本人也承认古龙小说独创一格,构思奇妙。另一位武侠小说家倪匡则认为古龙是金庸以来最好的武侠小说家。金庸是武侠史上的宗师,类似于唐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而古龙犹如宋诗,虽整体不如,但另有唐诗所不及处。按台湾著名评论家胡正群先生的说法就是“古龙之前无新派。”
对古龙的武侠创作实践,人们的评价有褒有贬。褒者认为,古龙小说创造了一个文化奇迹,古龙在武侠小说史上是一个开创时代的作家。贬者则认为,古龙小说行文随意,文风轻薄,缺少文化,破坏了汉语言规则,是一种创作上的“走火入魔”。然而无论是褒是贬,有识者都不得不承认,古龙创作的武侠小说不同于前人之作,为后人提供了新的东西、新的资源,把武侠小说带到了另一个境界。写人、写情、写哲理,均有不俗的笔墨。
古龙的风格在武侠创作史上虽然独特,但考之文学史,可以看出他明显受到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影响。海明威是20世纪欧美文学史上的大师,他的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纯粹用动作和形象表现情绪以及电报式对话、性格化的语言,构成了自己含蓄精练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古龙学海明威,并不是照搬西欧语言,而是“洋为中用”。他写的人物对话,简短有力,一针见血,创造了武侠小说中的“电报式文体”,一时仿者如云,譬如黄鹰、于东楼、司马紫烟等。不过这种电报式的对话机锋,偶一为之,尚可惊艳,但用俗用滥,却让人胃口大坏。对“友情”淋漓尽致的渲染
在古龙的武侠世界里,最令人难忘、令人动容的是朋友之间的情谊。楚留香与胡铁花、陆小凤与西门吹雪、李寻欢与阿飞,他们之间的友情可以让天底下所有热血男儿动容。正如古龙借书中的人物所说的那样:“朋友贵在知心,只要他是真心与我相交,我又何必计较他用的是真名,还是假名。”古龙曾向往武侠小说应该写人类的情感和人性的冲突,他做到了这一点,对“友情”淋漓尽致的渲染和浪漫主义的激情构成了他的小说风格与特色。
对男性之间的友情渲染似乎是中国武侠小说的一个普遍倾向,譬如金庸的《倚天屠龙记》、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等,这些作品基本上是推崇兄弟之情而贬斥男女之爱。相反西方的骑士小说更尊重女性,这与西方文化精神密切相关。周作人有一个观点,他说要鉴别一个人的水平,就要看他对佛学的态度和对女性的态度(大意)。从这个角度看古龙,古龙缺乏对女性应有的尊重。古龙小说纯粹是一个男性的世界,如果遇到女权主义者,古龙怕是无法自圆其说。
古龙的“新武侠”抛弃了传统的模式,也突破了金庸写作的模式,他是唯一在武侠创作上可以与金庸相提并论的大师级人物。在天马行空的自由写作中,古龙的小说表达了“人类的情感与人性的冲突”。尽管古龙雄心勃勃想要创作“大武侠系列“,但因为过度商业化的写作及自身才力及性情的局限,使得他未能在武侠创作上更上一层楼,与金庸相比,颇有不足之处,真是可惜。古龙去世后,台湾作家乔奇有挽联云:小李飞刀成绝响,人世不见楚留香。但读者心中的古龙小说却永远存在。
网络上的古龙与另一武侠大家金庸比肩而立,有很多忠实的古龙粉丝写下了精彩的文字,让寂寞的古龙在星空里重新浪漫,在刀光里重新绚烂。正如一位网友写道:“古龙还没有成为武侠夜空中的一缕阳光,他只是让人们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然而人们就已经惊恐起来了,但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的,古龙撕开的那道裂缝一定会有人把它继续扩大,直至那轮太阳完全悬挂在我们的头顶之上!如果人们安于黑夜,拒绝阳光,把那道口子重新封上,那将是武林乃至文学的莫大悲哀!”
古龙死于酒,死于无节制的酒色生活。当然,更大的可能是死于海明威那种无法写作的孤独。有人说:“酒是纵横江湖的侠客,茶是隐逸山林的高人。”这样说来,作为武侠小说家的古龙无酒不欢也是理所当然的了。酒是古龙创作武侠小说的催化剂,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大多好酒,大多一副醉态。也许,只有在醉眼朦胧之中,古龙才能写出那些满纸芬芳的武侠故事。让我们重温江湖里的刀光剑影,做一回白日梦。(据《海南日报》朴素/文)
新闻推荐
荆冲剧照(受访者提供)近日《长安十二时辰》热播,收获了口碑和流量的双丰收。很多网友评价该剧没有一秒多余的镜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