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辉
我最喜欢的史铁生的三篇短篇作品是:《老屋小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他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只读了几十页就放弃了,不是我喜欢的那类作品。
偶然读到了评论家谢有顺的文章《每个家庭都可以读的十本书》,他推荐了下列书籍:1、刘义庆《世说新语》;2、曹雪芹《红楼梦》;3、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4、金庸《射雕英雄传》;5、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6、蘅塘退士编选《唐诗三百首》;7、史铁生《病隙碎笔》;8、鲁迅《阿Q正传》;9、卡夫卡《变形记》;10、蒲松龄《聊斋志异》。
作为一名靠写作维持生活的职业写手,我推荐的“每个家庭都可以读的十本书”是如下书目:1、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2、曹雪芹《红楼梦》;3、莎士比亚《哈姆莱特》;4、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5、《李白诗四百首》;6、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7、萨克雷《名利场》;8、司汤达《红与黑》;9、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10、川端康成《雪国》。
关于读书,没有人能提供标准答案,每个人提供的都是仅供参考而已。
我觉得谢有顺教授推荐的书有两部评价过高,一是《世说新语》,一是《病隙碎笔》。史铁生不可能超越鲁迅、卡夫卡、蒲松龄等大师。谢有顺评价《病隙碎笔》:“这是史铁生对人生的彻悟,一些闪光的思想碎片。作者直面身体的残缺,写出了他对生命的体恤和眷恋,没有哀怨,更多的是温暖和明亮。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史铁生以自己的经历向我们证明了这点。”
我今年三月底确诊得了重病,经历了六次病危,也算个资深病友了。在病中读《病隙碎笔》应该说很应景,也会比常人多出很多感受。书中讲:“有一回记者问到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还好,能自我调侃,属于加分项。书中讲:“辉煌的历史倘不是几个英雄所为,惨痛的历史也就不由几个歹徒承办。”隐隐约约好像有哲学。我继续读下去了。就这样一页一页读下去,发现了此书的毛病:故事性不强,不强调叙事,导致结构松散,沉重冗长,无法吸引普通读者。18万字的篇幅显得太长了,这本书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一比较就能明白,读者当然更喜欢注重叙事的后者。整部书的调子过于低沉,充满了残疾人高级的自怨自艾,不能给人以向上的力量。这种哲学随笔的松散的结构,也产生过一些世界名著,但与尼采、叔本华、帕斯卡尔等哲学巨匠的哲理散文一比,史铁生的散文显得思想太贫弱无力了。
勉勉强强通读了全书,感觉不能接受作者的观点,不能接受那些华丽的牢骚。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是为了唤起特殊人群的情感,而是应该引起普通人的强烈共鸣。即使是一个残疾人,也要以强者的姿势对待人生。我一直觉得,应该以战斗的姿态过完一生,无论你是一个体格健全的战士,还是一个身体残缺的战士。
史铁生是短篇作家,不擅长任何长篇的形式。因此我推荐给朋友们的,肯定不是这部《病隙碎笔》,我推荐的是他的《老屋小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那是真正的短篇杰作。
新闻推荐
《父母爱情》剧照作家刘静如果说《父母爱情》是近年来最好看的年代剧,估计没有人会反对。豆瓣评分高达9.4分,每个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