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想人生:皇后乐队传》[英]马克·布莱克 著席虎牙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雅众文化2019年6月版
■ 朱静雯
作为摇滚史上的经典乐队,与皇后乐队(Queen)相关的传记可谓汗牛充栋,国内曾出版过《谁愿永生》中文版,著名译者陈震的译笔为该书增色不少,受到广大乐迷、读者的追捧。今年奥斯卡颁奖礼上,关于皇后乐队已故主唱弗雷迪·莫库里的影片《波西米亚狂想曲》大出风头,其后该片也在国内热映,这使得人们开始关注40多年前走红的皇后乐队,他们的音乐、影像,尤其是弗雷迪·莫库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更让人们兴趣大增,因此,这本《狂想人生:皇后乐队传》的出版恰逢其时。
对于皇后乐队,大多数乐迷朋友都如数家珍,这支来自英国的摇滚乐队,幸运地拥有四位极其优秀的成员:一位光芒四射的主唱,一位性感撩人的鼓手,一位低调而有爆发力的贝司手,以及一位会用百年壁炉的木材自制乐器的天文学博士吉他手,他们各具才华,均能进行词曲创作,四人合力将皇后乐队推至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在这本《狂想人生》中,英国著名文化记者马克·布莱克通过对皇后乐队周边的人群的大量采访,不但重现了这支摇滚乐队所经历各个时代的样貌,更客观地展现了乐队成员的幕后生活。
这本书绝不是快餐读物,读者需要耐下心来,因为作者的讲述极其细致,比如乐队成员在皇后乐队组建之前的许多细节,就可能会让一些普通读者略觉乏味,但这些珍贵的资料对皇后乐队的铁粉来说,则绝对意味着大礼包,因为这里有乐队早期辛酸曲折的经历,以及几位成员的音乐源头,从中我们得知吉米·亨德里克斯、奶油和Who乐队的音乐都激发了皇后四子,而他们在后来逐渐打破了他人的影响与单一音乐元素的界限,最终形成了自己包罗尽有、独树一帜的风格。确实,在皇后乐队的音乐中,你可以找到硬摇滚、重金属、民谣、歌剧、爵士乐,甚至西班牙和日本的民间音乐元素。
众多的信息让我们了解了皇后乐队,随后的阅读就是故事的展开,而越发有趣和精彩的故事也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尤其是传奇主唱弗雷迪·莫库里的个人生活,作者投下了最大的关注和笔墨,我们甚至可以获知弗雷迪的每一次灵感,每一次发脾气,以及哪首歌是具体写给谁的。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固然精彩,但铁杆乐迷还是认为该片美中不足,因为除了弗雷迪,影片中的人物都过于平面。而在书中,则隐藏了许多充满细节与现场感的故事。就拿1985年Live Aid演唱会来说,众所周知,那场摇滚盛会巨星云集,有那个年代最红的迈克尔·杰克逊和布鲁斯·斯普林斯汀,还有伟大的齐柏林飞艇重组归来,而U2乐队更是凭借震撼性的表演点燃全场的热情,但当人们后来回忆这场盛会,普遍会觉得表现最抢眼的、最具有经典性的,还是当属皇后乐队的表演。在这本书中,这场经典演出的背景与细节被作者进行了绝佳的补充,比如皇后乐队是如何与唱片公司进行冗杂的周旋,这与电影的讲述有很大的出入。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皇后乐队最脍炙人口的金曲,但电影只是表现了歌曲创作与录制的场景,完全没有进一步进入这首歌曲的内涵。通过这本《狂想人生》,我们可以得知歌词中出现的丑角“斯凯拉谟修”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民间舞蹈方丹戈,以及阿拉伯文化色彩浓重的祈祷词,还有唱词里的“伽利略”为何会被神奇的弗雷迪叠加到了一起。此外,本书对皇后乐队的其他歌曲也进行了解读和剖析,比如乐队另一位灵魂人物布莱恩·梅创作的《先知之歌》,实际上是具有瓦格纳歌剧式的连复,这也可能是该曲没法让广大流行乐迷接受的缘故。
笔者之前读过皇后乐队的另一部传记《谁愿永生》,那本书的作者彼得·弗里斯通是主唱弗雷迪的私人助理和密友,因此《谁愿永生》一书非常感性,非常打动人。而在《狂想人生》中,作者布莱克的笔法却冷静得出奇,他一直以一种“弗雷迪是个有很多缺点的普通人”的口吻来叙事,虽然克制的笔法情感不足,但却更能帮助我们了解弗雷迪兼具霸气与低调、奢靡与单纯、自卑与自大的矛盾体。
1990年,弗雷迪的身体已经被病魔衰弱到几乎不能行走,他还在录制自己人生中最后一张专辑《影射》。录到最后一首歌时,吉他手布莱恩·梅担心身体虚弱的弗雷迪无法唱出歌里的高音。这时,弗雷迪只回了一句“我会的,亲爱的”,然后龇着牙喝干一大杯伏特加,完成了乐队历史上最完美的一次录音。在这首《精彩必将继续》中,他这样唱道:“外表上,我的妆层层剥落,但我继续保持笑容。成功已向我靠近,外面是黎明破晓时分。”
新闻推荐
香港艺人梁舜燕。据香港文汇网消息,香港资深演员梁舜燕8月13日在医院病逝,享年90岁。梁舜燕自1957年加入影视界工作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