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强、张涵予、杜江、欧豪等出席《中国机长》万米高空首映礼。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陈慧)一场特别的万米高空首映礼,给电影《中国机长》增添了新话题。影片是根据去年川航机组的英雄事迹改编,导演刘伟强受访时表示观众此刻是知道事情“解决了”,那如何在保证电影真实性基础上做合理艺术性改编,是考验创作的一大难题。
让观众认识到坐飞机“不是简单的事”
身为影片导演,刘伟强有过《无间道》这样的成功经验,但拍摄《中国机长》经历还是让他感慨连连。首映礼上,当被问到让一个已知结果的事情仍然保持紧张刺激的悬念感,他回答说:“没错,观众进电影院看片前就知道,最后的结果是“没事了”,所有人已经很安全地下飞机了。所以我们在真实事件基础上,做了艺术加工。比如飞机怎么开回去、在回去的路上要如何设置挡路的障碍,机长怎么想办法去绕过障碍,障碍之后还会遇到什么……在成功备降以后,他们还要担心很多很多问题,观众就会持续被情节吸引,会给观众一种"过了一关又一关"的感觉。”
刘伟强说当初接受博纳邀约担任导演,确实是被这个故事的特殊性打动,因为工作关系他也是“空中飞人”,越深入了解越觉得《中国机长》故事背后的意义,“我是个常常坐飞机的人,但有很多东西我原来根本不知道的。比如,为什么飞机常常晚点,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当看完电影之后,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因为飞机在天上飞,是要符合很多很复杂的条件。比如,会有很多工程人员去检查飞机,确保飞机是健康的,才会放行。再比如,天气条件要符合飞行条件,才可以放行。再有,乘客上飞机之后,空乘会播放安全须知,或者做安全示范,乘客们可能会完全不看。但是我觉得它是很有用的。假如飞机真的发生意外情况了,你就要懂得怎么配合乘务长、乘务员,他们真的受过很强的专业训练。”
刘伟强说,观众看完电影后能意识到坐飞机去某个地方“不是个简单的事情”,了解了民航体系的不简单,就算是影片的贡献了。
从机组成员到乘客都要保证真实
由于拿到故事版权再到确认今年国庆档上映,中间的时间不过几个月,剧组面临筹备、拍摄和后制种种环节,因为刘伟强说这次最难还是时间不够,但即便这样主创也在尽力保证电影艺术性和真实性的统一与平衡。比如拍之前跟故事原型——川航机组成员的访谈、处理事件的几个机场里相关人员的采访,饰演飞行员的张涵予、欧豪和杜江开拍之前,就去学习如何驾驶模拟机,饰演空乘员的袁泉、张天爱也在四川航空的客舱模拟舱接受训练,了解空乘的仪容、礼貌、举止要求,学习怎么为乘客服务。
就连机上乘客也要反复挑选,“客舱中的119个乘客老老少少,特别是还有一两岁的小孩子,这些人挑选的标准是很严格的,他们每天要坐在轰鸣、抖动、翻转的模拟机舱里面,就像常常在坐过山车、跳楼机一样,身体要承受得住才行。所以,我也要求跟组演员们每天要跑步,一定要把身体锻炼好,让自己有好的身体来承受这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机长》还在专家帮助下搭建了一架1:1还原A319的模拟飞机。虽然被杜江爆料拍摄期间压力大到头发都白了,刘伟强坦言有多方支持,自己有责任拍好这部电影,“这是一个历时三十多分钟的真实事件,我要怎么把它展现为一个两小时的电影,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要如何拍,才能让观众有坐跳楼机、过山车一样的感受呢?所以大家每一天都在超高压力下去拍这个电影,但我们不想辜负观众对我们的期望,也不能辜负民航对我们的期望。”该片将于9月30日全国上映。
新闻推荐
《受益人》海报本报综合报道由宁浩领衔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近日推出新人新作《受益人》,影片选择了一个颇为...